2022 年 2 月的多伦多皮尔逊机场,一架俄罗斯伏尔加 - 第聂伯航空公司的 An-124 重型运输机刚完成卸货,机舱里还残留着新冠快速检测试剂的包装痕迹。 这架外号 “鲁斯兰” 的空中巨无霸是按合同专程送医疗物资来的,谁也没想到,这一落地就成了 “不归之旅”,一停就是三年多。 加拿大随后以 “特别经济措施法” 为由扣押该机,结果,被转手送给乌克兰了。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 2023 年 6 月,加拿大国会通过了一条新法案,明确允许征用被制裁对象的资产,而这架 An-124 赫然出现在首批名单里。 在此之前,它只是被禁止起飞,停在机场偏僻的维修区,机身封套时不时被风雪掀起,像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大鸟。 扣押后,加拿大警方直接收走了飞机钥匙,机组人员只能无奈离开,伏尔加 - 第聂伯的员工后来只能隔着围栏远远拍下飞机的模样,机身被喷上了醒目的黄色警戒漆,仿佛在宣告它的 “特殊身份”。 这架 An-124 可不是普通飞机,作为全球仅 26 架的超大型运输机,货舱长 36 米、宽 6.4 米,能轻松塞进两辆公交车,之前还帮各国运过卫星、直升机甚至南极科考站模块,是国际紧急运输市场的香饽饽。 它的机龄 26 年,原本价值 1.5 亿美元,每年光维护成本就得上百万美元,可在多伦多机场趴窝的三年里,没人好好照料,机身已经出现锈蚀,原本能拉 150 吨货物的 “空中大力士”,慢慢变成了布满灰尘的 “废铁”。 为了把这架飞机顺利交给乌克兰,加拿大也是下了功夫。 2025 年 3 月,他们正式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申请没收,还特意拨款 200 万加元做检修,换掉了三年没动的起落架轮胎,排空了变质的燃油,甚至检查了 D-18T 发动机核心机,就等着判决下来,45 天内就能完成移交。 乌克兰方面早就翘首以盼,毕竟他们的安 - 225 运输机已在战火中损毁,这架 An-124 要是到手,不管是运武器还是搞重建后勤,都能解燃眉之急,当时乌克兰派来的飞行员都已经完成了绕机检查。 俄罗斯这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驻加拿大大使奥列格・斯捷潘诺夫在视频里气得拍了桌子,他反复强调这架飞机是民用资产,还在按揭中,产权不属于俄罗斯国家,强行送人就像把卡车业主的车拿去送人情。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更是直接怒斥这是 “以制裁为名行盗窃之实”,俄方已经依据 1989 年的《加拿大 - 苏联投资保护协定》,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至少 1 亿美元,这笔钱不仅涵盖飞机本身的价值损耗,还包括三年来的停运损失和维护费用。 期间俄罗斯公司也曾紧急上法庭,要求先把飞机留下,法院虽然安排了听证会,还要求飞机暂时不准动轮胎、不准加油,但并没有阻止移交程序的推进。 加拿大方面则显得底气十足,他们援引国内法律,还拿民调说话,称 66% 的加拿大受访者赞成把俄资产交给乌克兰,官员们只简单解释 “制裁对象的东西,我们说了算”,还补充说飞机到了乌克兰只会运药品和帐篷。 现在这架飞机还孤零零地停在多伦多机场,一边是加拿大忙着走法律程序 “过户”,一边是俄罗斯放话 “敢移交就全球追讨”。 伏尔加 - 第聂伯航空已经放出狠话,要是飞机真被转交,会在全球范围追踪其运营航线并寻求扣押反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起事件可能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西方手里冻结的几百亿美元俄资产,说不定都会被用类似方式处理。 加俄之间原本每周有 30 架货运航班,主要运输海鲜和药品,一旦局势进一步升级,受影响的可能就是两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这场围绕飞机的纷争,早已超出了单一资产的归属问题,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而 1 亿美元的索赔金额,只是这场风波中最直观的数字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