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7年,蒋经国去看望被幽禁33年的孙立人,见面后,孙立人提了3个要求,蒋经国听了后久久无言,只说了一句:“您多保重身体!” 1987年,台湾戒严即将结束,蒋经国前往台中向上路的一处住所,探望了被幽禁33年的孙立人,当时,孙立人住所的客厅里挂着一张旧的军事地图,他的拇指上还有1942年在缅甸战场留下的伤疤。 这次见面,是两位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的老人,在晚年的一次会面,孙立人向蒋经国提出了三个愿望,这些愿望都和他过去的经历、未完成的心愿相关。 第一个愿望是恢复自己的名誉,1955年,孙立人因部下郭廷亮被指控策划“兵谏”而受到牵连,之后遭到软禁。 他一直坚持自己是清白的,1986年还曾表示“从未反过,何平之有”。被幽禁期间,他在院子里种了竹林,还抄录了《正气歌》。 蒋经国清楚这个案件的复杂性,一方面党内有保守派认为孙立人是“美国代理人”,另一方面他也受父亲当年拒绝重审此案的影响,难以做出决断。 第二个愿望是归葬大陆,孙立人想这样做,一是作为军人,希望和在印缅战场牺牲的战友葬在一起;二是为了完成父亲孙熙泽1925年临终时的嘱托,归葬安徽庐江的祖坟。 被幽禁期间,他常常朝着大陆的方向眺望,还把儿子从安徽故乡带回的泥土撒在庭院的竹林里,但当时两岸处于尖锐对峙的状态,他的这个愿望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实现。 第三个愿望是希望能继续照顾抗战中牺牲战友的遗孤,早年间,他曾对牺牲的副官张琦的灵位起誓“汝妻吾姊,汝子吾侄”。 即便被幽禁的33年里,他也通过海外友人辗转汇款,照顾张琦的后代,还曾送过一块刻有“精忠报国”的瑞士怀表给张琦的孙女。 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蒋经国如果帮助身份敏感的孙立人照顾旧部后代,容易被人指责偏袒,所以这个请求也难以满足。 听完这三个愿望,蒋经国沉默了很久,最后只对孙立人说了一句“您多保重身体”,返程时,他摸着父亲送给自己、刻有“坚忍”二字的怀表,感慨“怀表能校准时差,历史时差如何校准”。 之后,他下令将涉及孙立人案件的26页卷宗标注“待历史裁决”,密封在台北“国史馆”。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两个月后,孙立人被解除幽禁,1990年,孙立人去世,他提出的三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按照他的遗嘱,棺椁暂时安放在台中,等待归葬故土的机会,而那份密封的卷宗和他的未了遗愿,都成了需要后人去梳理和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 信源:人民网 结束33年幽禁之后孙立人谈平反:从未反过 何平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