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俞敏洪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说:“我有两个大学男同学已经死了,都是家庭条

韫晓生 2025-10-31 16:57:03

[中国赞]俞敏洪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说:“我有两个大学男同学已经死了,都是家庭条件很好,但俩人没有抵抗挫折和不幸的能力,一个抑郁癌症死亡,一个精神失常跳楼。而像我这样的,从黑暗中走出来,看得见星星和月亮,也忍得了在黑暗里。”   (信源:百度百科——俞敏洪)   “两个家境优渥的大学同学都没了,一个抑郁拖成癌症,一个精神失常跳楼。” 俞敏洪在公开场合的这番话,戳中了无数人对“人生保险箱”的认知误区。   世人总以为物质优渥能抵御一切风浪,却忘了心理韧性才是穿越人生暗礁的真正底气。那些被精心呵护在温室里的生命,往往经不起现实的一场风雨。   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不久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位985毕业的女生小琳,从小衣食无忧,父母包办了除学习外的所有琐事,却在毕业后彻底“摆烂”,四年间沦为啃老族。她下午三点起床,凌晨四点仍在打游戏,房间堆满外卖盒,父母一提工作便摔门怒吼。   心理咨询师将这种状态归为“童年富裕症”——物质的过度满足与保护,反而剥夺了她建立抗挫折能力的机会,让“家境好”变成了“能力弱”的枷锁。   反观俞敏洪,人生没有“保险箱”。他三次高考落榜、北大读书时自卑挣扎、新东方遇行业巨变时花甲被困,人生满是坎坷。   最绝望时,他在加拿大出差站在20楼窗边有了轻生念头,靠着对孩子的牵挂,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冬走4个小时才清醒。十年间,3000多片安眠药见证他对抗焦虑失眠,在医院治疗一年让他读懂生命真相。   俞敏洪的坚韧从不是天生的铠甲,而是被失败反复打磨后的结果。他终于想通:和别人较劲,不过是拿他人的尺子量自己的人生,最终只会把自己逼入绝境;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比别人好”,而是“比昨天的自己好”。   这份醒悟,让他在每一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而这正是那些家境优渥却早逝的同学所缺失的心理韧性。   若说俞敏洪的智慧在于“扛住”,冯唐的通透则在于“看破”。他曾在协和医学院钻研8年,在手术室见过太多被情绪拖垮的生命,上百个癌症患者真正治愈的寥寥无几。   他意识到,比起手术刀能切除的肿瘤,情绪里的“毒”更致命。于是他跨界,将10年麦肯锡战略经验、5年华润医疗创业心得与5年中信资本投资启示,凝结成《有本事》里的人生智慧。   冯唐提出的 “混蛋生存法则”——“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道破了对抗人生风浪的秘诀。不着急,是接受结果的不确定性,拒绝为急功近利透支自己;不害怕,是坦然面对未知,明白每个选择都有代价;不要脸,是对外界评价脱敏,不让他人的声音左右人生方向。   他跨界主持时被骂“油腻”,翻译《飞鸟集》遭遇作品下架,却从未被舆论困住,因为他深知“对着空气打拳,只会累垮自己”。正如冯唐所悟,钱没了能再赚,工作没了能再找,可健康没了,一切都成了空谈。   更值得深思的是,心理韧性的培养从来不是靠硬扛。俞敏洪的重生,既靠自我觉醒,更离不开医院一年的专业治疗。这打破了人们对“坚韧”的误解:真正的强大从不是拒绝求助,而是敢于承认脆弱,主动寻求支撑。   就像心理咨询师给“童年富裕症”患者的建议,适度的“饥饿感”才能唤醒内在动力,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真正建立起抵御风浪的能力。   人这一生不过三万天,吃仅三餐,睡占七尺,死用方盒,什么都带不走。财富与地位在挫折和疾病面前不堪一击,骨子里的韧性与通透才是陪人走到最后的底气。   我们不必成为俞敏洪那样屡败屡战的强者,也不必做冯唐那样通透的“混蛋”,但一定要学会不被物质绑架、不被情绪拖垮。   俞敏洪说自己“看得见星星和月亮,也忍得了在黑暗里”,这正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真正的 “保险箱”,从来不是父母留下的财富,而是在风雨中炼就的强大内心。毕竟,能扛住黑暗、守住健康的人,才能最终等到星光。

0 阅读:7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