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欧洲坐不住了!德国总理默茨直言:不能让中美两国决定技术未来! (参考资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31 15:53:26

[太阳]欧洲坐不住了!德国总理默茨直言:不能让中美两国决定技术未来! (参考资料:欧洲太焦虑,德国总理默茨:决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最近欧洲那边的焦虑感,简直都要从屏幕里溢出来了,德国总理默茨前几天在柏林一开口就放了句狠话:“我们欧洲,决不能让美国和中国独自决定技术未来。” 这话听着挺硬气,但仔细琢磨琢磨,满是欧洲在科技赛道上跟不上趟的着急劲儿。 其实欧洲的情况挺矛盾的——手里明明握着不少好牌,比如顶尖的科研机构,基础研究领域也经常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可一到把实验室里的东西变成能赚钱、能用的产品,就立马掉链子。 就拿人工智能来说,中美这边早就玩得风生水起,不管是日常用的APP还是工业里的智能生产线,都有成熟的技术落地,欧洲呢?好像除了偶尔冒出来几个小众技术,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默茨自己也承认,德国虽然有厉害的工厂、靠谱的中小企业,科研体系在国际上也受认可,但把研究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价值这件事,差得太远了。 为啥会这样?说穿了,一是慢,二是软。 “慢”在哪儿?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早就是“抢时间”模式了,中美要么靠大市场撑着,技术一出来就能快速试错迭代;要么靠资本砸钱,遇到有潜力的项目就往死里投。 可欧洲呢?光一个监管流程就能把人磨疯,想推个新技术,得先过好几道审批,等流程走完,市场早就被别人占了。 默茨也吐槽,欧洲不是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儿——过度监管、得抓技术主权、得找新的资源合作伙伴,这些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干不出来。 之前欧盟搞的“德拉吉报告”,本来是想提振竞争力,结果大半年过去,真正落实的建议连两成都不到,连半吊子推进的加起来也没到三分之一,这效率,能不被甩在后面吗? “软”又体现在哪儿?说白了就是“依赖症”太严重,以前欧洲不管是安全还是技术,都指着美国罩着,可现在美国心思全往亚太挪,对欧洲越来越敷衍,有时候还拿技术卡欧洲的脖子。 而中国这边呢?科技和制造业蹭蹭往上冲,就说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在欧洲卖得越来越好,直接抢了欧洲车企的市场,这让习惯了在高端制造领域当“老大”的欧洲怎么坐得住? 更要命的是,欧洲造芯片、搞高科技需要的稀土、关键原材料,大多得从外面进口,别人一断供,它就慌了,这种“被掐脖子”的感觉,能不焦虑吗? 所以这次默茨干脆推出了“德国高科技议程”,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微电子这些听起来就很高端的领域列为重点,还说要到2030年把至少3.5%的GDP砸到研发上,顺便拉更多芯片厂、原材料工厂来德国落户。 计划听着挺唬人,但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 要知道欧洲不是德国一个国家的事儿,欧盟27个成员国各有各的小算盘,就说建芯片厂,有的国家想搞设计,有的想搞制造,有的还想搞封装,凑在一起商量半天,可能连个统一方向都定不下来。 而且欧洲的运营成本本来就高,工人工资、能源费用都不便宜,人家企业凭啥放着成本低的地方不去,非要来欧洲? 更关键的是,欧洲总在“纠结”里浪费时间,一边想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一边又不敢跟美国走太远;一边想跟中国做生意赚大钱,一边又在技术上防着中国,动不动就搞限制,这种“又想要又怕麻烦”的心态,只会错过机会。 其实现在哪有什么“一家独大”的技术?大家都是互相合作着来,欧洲与其天天喊“不让中美决定未来”,不如先把自己的优势捡起来——比如它在绿色技术、高端机械这些领域本来就厉害,不如深耕下去,多跟其他国家合作,别总想着搞“小圈子”对抗。 说到底,欧洲的焦虑就是怕自己在科技竞争里掉队,但光着急没用,光喊口号、推计划也没用,得先把内部的“扯皮”问题解决了,效率提上来,再找条适合自己的路,别总跟着别人的节奏跑。 毕竟未来的技术格局,不是靠“不让别人说了算”来争取的,是靠自己真刀真枪搞创新拼出来的,要是一直这么纠结下去,恐怕真要被中美越甩越远了。

0 阅读: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