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不可轻敌!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我军或许面临一个难啃的骨头。 这难啃的骨头不是台岛本身,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东引岛的位置太关键了,就在福建宁德东侧,正好卡住福州马尾港到上海的海上要道,等于把住了华东沿海的航运喉咙。 这条航道承载着长三角经济圈七成以上的外贸海运量,2024年光是福州港经此航道往返的集装箱船就达1.2万艘次,承运的货物价值超过3.8万亿元,占福建省外贸总额的62%。 更关键的是,我国沿海地区的LNG运输船、原油运输船大多要经过这片海域,仅2024年就有180艘LNG船通过该航道,保障着江浙沪皖四地近4000万家庭的燃气供应。 一旦战时这里被封锁,不仅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周转会陷入停滞,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原料供应、民生能源保障都会瞬间承压,其连锁反应远比单纯的军事阻碍更棘手。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与北侧的马祖列岛、南侧的金门群岛形成犄角之势,刚好嵌入我国沿海防御的前沿地带,相当于在大陆家门口立起了一个“监控哨”,我方舰队南下支援、战机升空巡航都得时刻提防这片区域的威胁。 别看这岛总面积才4.3平方公里,还没一个普通乡镇大,地形却天生就是为防御而生。 全岛由花岗岩山体构成,地表几乎没有平坦地带,除了少量礁石滩涂,四周全是高达数十米的垂直峭壁,海浪常年拍打崖壁,形成了近2米高的浪墙,小型登陆艇根本无法靠近,大型运输船更是找不到任何可供停靠的泊位。 更要命的是,这片海域的海流速度常年保持在每秒1.5米以上,是我国沿海海流最湍急的区域之一,再加上每年6到10月的台风季,平均3次台风会直接影响该海域,不仅给登陆作战带来极大困难,连空中支援都可能因气象条件受限而无法及时到位。 这种天造地设的防御地形,比任何人工修建的堡垒都要坚固,想从海上突破简直难如登天。 台军早就把东引岛打造成了“海上刺猬”,在这弹丸之地投入的兵力和装备,密度远超台岛本岛的防御部署。 岛上常驻兵力达3500人,隶属台军“东引地区指挥部”,下辖装甲步兵营、炮兵连、防空导弹连等精锐单位,士兵清一色经过为期6个月的高强度反登陆特训,每年实弹射击次数不少于8次,实战化水平在台军中名列前茅。 武器配置更是针对性极强,在岛西侧的制高点部署了2个连的“天弓-2”防空导弹,射程可达200公里,能覆盖福州、宁德上空的我方战机活动区域; 沿海岸线隐蔽部署的4组“雄风-2”岸舰导弹发射架,射程150公里,精准度误差不超过10米,专门盯着我方过往的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舰艇。 更值得警惕的是,岛上还建有一座大功率电子战干扰站,发射功率达1000瓦,能对半径100公里内的我方雷达、通信系统实施强干扰,2023年台军演习中,曾用该设备成功干扰过模拟大陆军机的雷达信号,可见其实际作战能力。 台军在东引岛的地下工事建设,更是下足了血本,几十年的持续开凿,让这座小岛几乎被挖成了“地下城堡”。 整个地下工事网络总长度超过8公里,主干道宽4米,可容纳装甲车通行,分支隧道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岛上各个火力点和制高点。 内部设施一应俱全,设有可容纳3000人的地下兵营、储量达500吨的弹药库、能维持半年运转的淡水净化系统和食品储备库,甚至还有小型医院和发电站,完全具备独立作战和长期坚守的能力。 这些地下工事与地表的导弹阵地、火炮阵地通过暗道连通,防守方可以在地下快速调动兵力和装备,打完就撤,让进攻方根本无法锁定目标,就像面对一个“打不着、摸不透”的对手。 东引岛的后勤补给能力,更是让它具备了“久守不陷”的资本。岛上建有一座水深8米的深水码头,可停靠5000吨级的补给船,每周都会有2艘台军补给船从基隆港出发,运送弹药、油料和生活物资,单次补给量就能满足全岛3个月的消耗。 岛北部还设有一座直升机起降场,可起降“黑鹰”运输直升机,一旦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就能通过空中运输维持补给。 更关键的是,台军在岛上储备了大量的应急物资,仅压缩饼干、罐头等食品就足够3500人食用8个月,柴油储备量能保障发电站和武器系统连续运转6个月,完全不用担心被长期封锁。 当年硫磺岛战役中,日军凭借坚固工事和有限补给坚守了36天,给美军造成了惨重伤亡,而东引岛的工事坚固程度、补给能力远超当年的硫磺岛,其攻坚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解放军而言,东引岛的存在就像一根扎在咽喉处的刺,拔不掉会持续威胁沿海航运和作战部署,拔掉又要付出巨大代价。


 
									 
									 
									 
									 
									![中美空军一号同框,大国风范![赞][赞]我们国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专机,都是从](http://image.uczzd.cn/1696186177424559311.jpg?id=0) 
									 
									 
									 
								
用户24xxx00
这个岛子多大,一万吨炸药够不够,不够两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