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已经稳稳在轨运行,三个人,三个角色,各司其职。 张陆掌舵,武飞修设备,张洪章搞科研——这回不是“坐火箭”的,是“干活儿”的。 这次任务最狠的不是技术,是模式。 飞行员、工程师、科学家凑一桌,边操作边维护边做实验,科学家直接在太空做化学反应,数据当场出,效率翻倍。 这叫“人在现场,活在当下”。 防护系统升级了40%,问天舱机械臂第一次全流程测试成功,微重力催化实验有了三组有效数据——这些不是数字,是未来空间站的底气。 最让人感慨的是,国际空间站那边也发来贺电,说“你们这组人,有点意思”。 不是羡慕,是真觉得这模式能学。 2024年1月中旬,他们要出舱干活了。 不光是出舱,是真正把“在轨作业”变成日常。 这趟任务,不光是飞了,是把“航天”从“任务”变成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