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能见中方是“莫大的荣幸”,将立刻下调“芬太尼关税”! “空军一号”的引擎尚未完全远离会晤地点的空域,特朗普已迫不及待面对记者镜头,将这场中美会面的“成果”公之于众。满分10分的标准下,他给出12分的超高评价,直言“莫大的荣幸”能与中方会面,字里行间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份被特朗普定义为“巨大成功”的会晤,据称覆盖了芬太尼、稀土、俄乌冲突等多个敏感议题,他口中“许多事情上达成一致”的表述,瞬间点燃了市场对中美关系缓和的期待。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关税调整——美方将从即日起立刻下调“芬太尼关税”,税率从20%降至10%。要知道,此前美方曾将芬太尼问题定性为“非同寻常的威胁”,以此为借口动用国家紧急状态特权加征关税,如今突然回调,难免让人猜测背后的交换逻辑。 特朗普还披露,中方将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大豆产业长期依赖中国市场,如今重启采购通道,似乎能缓解部分产业压力。但所谓“恢复采购”究竟是多大规模?是否有明确的时间框架和数量约定?这些关键细节,特朗普并未提及,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更引发热议的是稀土相关表述,特朗普宣称中方不再在稀土问题上设置“路障”。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关键战略资源,岂能因一次会晤就轻易改变?特朗普的说法与中方近期的政策导向明显相悖,这样的“共识”可信度几何? 此外,特朗普透露中方将与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沟通,大概率围绕中方审查英伟达一事展开协商。近年来,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从未停歇,芯片产业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中方对相关企业的审查,本质上是维护市场公平的必要举措,并非刻意针对某一家企业。此次协商究竟是寻求技术合作的契机,还是美方试图施压放松监管?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一切都只是停留在口头的猜想。 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明确表示双方没有就T湾问题进行讨论。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称中美将“共同努力”。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早已超出单纯的地区争端范畴,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各方利益诉求。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若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发挥建设性作用,无疑有助于局势缓和。但“共同努力”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是推动停火谈判,还是协调人道援助?没有明确的合作路径,这样的表述难免显得空泛。 最受关注的访华承诺同样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宣布明年4月将访华。此前,中方曾表示愿意同美国新政府保持沟通、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无条件接受美方的访华安排。 纵观特朗普的所有表态,一个共同的短板显而易见:没有任何一项“成果”给出具体的执行细节。从关税下调的具体范围,到大豆采购的实际规模;从稀土政策的调整幅度,到沟通协商的具体议程,全都语焉不详。 更关键的是,中方至今尚未对这些所谓“共识”进行任何形式的官宣。特朗普向来有信口开河、夸大其词的习惯,此前不少口头承诺最终都不了了之,这次的“会晤成果”会不会重蹈覆辙? 其实,特朗普的狂喜不难理解。对他而言,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代表平等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彰显。以他的性格,这种兴奋未必源于实实在在的利益收获,更多是享受与“强者”平起平坐的感觉,是为了迎合国内舆论、塑造自身外交成就的需要。 但外交不是表演,国家利益更不能靠口头宣传维系。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靠单方面的高调宣言,而是需要双方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通过具体行动积累互信。 当前的中美关系,复杂严峻的一面依然存在,深层次的分歧并未因一次会晤就烟消云散。特朗普口中的12分满意,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舆论大戏,缺乏扎实的事实支撑。 那些听起来美好的承诺,就像空中楼阁,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摇摇欲坠。没有中方的官宣确认,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任何“成果”都只是镜花水月。 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沟通,而非虚无缥缈的口号;需要的是相互尊重的共识,而非单方面的自我吹嘘。特朗普的高调“报喜”,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舆论关注,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未来这些承诺能否落地?中美关系能否真正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唯有摒弃功利心态,拿出真正的诚意与耐心,才能让中美关系行稳致远,这才是对两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