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其实真遇上阿根廷、美国、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0 15:52:04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其实真遇上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一起涨价,中国也早有准备,手里的应对法子可比想象中多不少,压根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首先得说,国家层面早把“压舱石”备得足足的。中储粮这些年一直在搭建完善的油脂油料储备体系,大豆和食用油的储备量稳居世界前列,而且储备库全建在加工集散地和产销区,旁边就是码头、铁路,真要缺货,能立马把储备粮运去加工厂,很快就能变成市场上的豆油、豆粕。 这些储备可不是摆着看的,就是专门应对这种国际涨价潮的“定心丸”,之前好几次国际粮价波动,都是靠这些储备及时投放稳住了国内市场,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更关键的是,咱们早就开始在自家地里下功夫,不想再在大豆上被别人卡脖子。四川农业大学的团队钻研了二十多年,搞出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在已经连续四年拿到国家补助,全国推广面积都超5500万亩了。 这技术特别巧妙,玉米是高秆喜光,大豆是矮秆耐荫,把两者按2米带宽、2行玉米配2行大豆的比例种在一起,居然能做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每亩地能多收150多公斤大豆。以前四川都不算大豆主产区,现在靠这技术,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830万亩以上,直接跃居全国前列。 不光四川,西北、东北、黄淮海这些地方也都在推这项技术。为了让技术落地,团队还搞出了人工智能生长模型,输进当地的气候、光热数据,就能算出最适合的品种和种植参数,像四川仁寿那个基地,预测产量和实测误差还不到10%。 农民们也愿意跟着干,河南的种植大户按技术要求种,不光产量上去了,化肥农药还省了不少。现在靠着这些新技术,每年能多增加150万吨以上的大豆供给,这可是实打实的“本土底气”。 在进口渠道上,咱们早就跳出了“吊死在三棵树上”的圈子。以前可能还偏依赖美国大豆,现在早就调整过来了。2025年1到8月的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占咱们进口量的71.6%,美国已经降到22.8%,而且从5月起就没再买过美国大豆。 中储粮早就在主动调整进口来源地,把更多订单给到了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国家,现在南美非美国家的大豆进口占比已经超过六成。就算这三国都涨价,咱们也能通过之前铺好的多元化渠道调货,不至于被一下子掐住供应。 企业层面也有自己的应对招数,不是光等着国家兜底。黑龙江九三粮油搞的“延期点价”收购模式就很聪明,农户把大豆送到厂里,不用当时就定价格,能在一段时间里选个自己满意的价钱结算。 企业这边则靠着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不管农户啥时候选价,都能对冲成本风险。这样一来,农户种豆的积极性高了,企业也锁定了原料,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都强了不少。 国际市场上的博弈咱们也没落下。巴西大豆前段时间每吨涨了70美金,比美国大豆还贵,咱们的买家干脆就暂缓采购,这可把美国大豆协会急坏了,毕竟从1999年起从没见过中国对新季美豆零采购的情况。 这说明咱们手里的筹码足够硬,不是非得在涨价的时候当冤大头,完全能等着对方让步再谈合作。 再说了,全球大豆市场也不是这三国说了算。国际谷物理事会预测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虽然降了100万吨,但贸易量还增了200万吨,只要咱们渠道铺得广,总能找到更合适的货源。中储粮这两年还在不断优化储备的品种和布局,一边增加收购国内大豆,一边调整进口到货节奏,就是为了让整个供应链条更稳当。 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管三国怎么涨价,国内市场都乱不了。短期靠储备顶上去,中期靠多元化进口调结构,长期靠国内技术提产量,再加上企业灵活的市场操作,根本不用担心大豆断供或者价格飞涨。那些用来喂猪的豆粕、炒菜的豆油,该多少钱还多少钱,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压根受不到影响。 说到底,这些年咱们早就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了。不是被动等着别人定价,而是主动从种植、储备、贸易、加工各个环节布好了局,就算遇上三国同时涨价的情况,也能稳稳当当应对,这就是咱们的底气所在。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