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一圈奥莱,你会发现户外圈的“鄙视链”有多真实。 在凯乐石店里,一件冲锋衣动辄两

全德玩转世界 2025-10-30 13:59:23

逛一圈奥莱,你会发现户外圈的“鄙视链”有多真实。 在凯乐石店里,一件冲锋衣动辄两三千,裤子也要一千往上。这价格搁谁都得掂量掂量对吧?可偏偏有人愿意掏这个钱。咱说实话啊,现在国内户外品牌真是越卖越贵了。就拿去年的事儿说吧,有个调查报告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都快突破2000亿了。啧啧,这数字听着都吓人。 你说为啥有人非要花大价钱买凯乐石呢?我琢磨着吧,这不单纯是买东西,更像是在给自己贴标签。就跟前阵子网上热议的那个话题似的“穿始祖鸟的都是什么人”。哎你还别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认识一哥们儿,平时上班996,周末非得穿着他那件五千多的冲锋衣去爬香山。问他图啥,他说:“就图个感觉。” 倒是阿迪耐克那边永远热热闹闹的。前两天我去转悠,悠,好家伙,排队试衣服的人都绕场半周了。了。这也正常,毕竟人家价格实在,款式也都眼熟。买它们家的东西基本不用过脑子,闭着眼挑都不会出错。这种安全感,在现在这年头还挺难得的哈。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伯希和这种牌子怎么就火起来了?问了几个常逛街逛街的朋友,他们说现在谁还天天去野外啊,大部分时间不都在城里晃悠嘛。但你又想偶尔周末出去露个营啥的,总得有身像样的行头。伯希和正好卡在这个点上,既不像专业装备那么硬核,又比普通外套多了些户外功能。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去年双十一的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当时伯希和的防晒衣一天就卖了八万件,同比增长快赶上火箭升空了。这说明啥?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压根不在乎你是不是专业到能登珠峰珠峰,他们在意的是这件衣服能不能陪他们挤地铁、喝咖啡,还能顺便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 这事儿往深了想还挺有意思的。你看啊,凯乐石那边是用价格在筛人呢。能掏三千块钱买件冲锋衣的,那肯定不是普通上班族。他们买的哪是衣服啊,分明是入场券,是一个圈子的通行证。就跟玩网游充钱买皮肤一个道理,外观不一样了,整个人的底气都不一样了。 但伯希和走的是另一个路子。他们好像摸透了现在年轻人的心思谁天天去登山啊?大部分人不就是在城市里找个草坪支个帐篷,摆拍两张照片就完事儿了吗?所以他们的衣服既要防水透气,又不能看起来太像要去攀登K2的样子。这种平衡其实挺难拿捏的。 对了,我还注意到个现象。现在你去商场转悠,会发现户外品牌的店面分布特别有意思。高端品牌都在一楼显眼位置,中端的在二三楼,至于迪卡侬那种走量的,基本都在顶楼或者地下。这不就是个活生生的社会分层示意图吗? 前几天跟我妈视频,她老人家还念叨呢:“现在年轻人买件衣服都这么讲究了?”我说妈您不懂,这早就不只是衣服的事了。现在的人呐,通过穿衣打扮在寻找同类。你穿什么牌子的户外服,基本上就宣告了你属于哪个圈子。 说到圈子,我想起上周在朝阳公园看到的一幕。一群穿着各色冲锋衣的大爷大妈在那儿健走,远远看去跟彩虹糖成了精似的。聊了几句才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潜规则”穿凯乐石的看不起穿北面的,穿北面的又觉得穿伯希和的不的不够专业。哎哟喂,连退休大爷大妈都开始讲究这些了。 其实我倒觉得吧,甭管什么鄙视链不鄙视链的,自己穿着舒服最重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我现在就比较佛系,系,管他什么高端低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毕竟衣服是穿在自己身上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国产户外品牌卖到三四千确实让人犯嘀咕。有人说这是品牌溢价,有人说是智商税。但我看了一圈发现,真正愿意买单的人,压根压根就不在乎这几个钱。他们要的就是那种“我跟你不一样”的感觉。 想想也挺神奇的,十年前咱们还觉得户外服装就是劳保用品呢,现在居然成了社交货币。这变化,啧,真是够快的。你们觉得呢?有没有人也经历过这种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啊?

0 阅读:1123

评论列表

zhongnang1

zhongnang1

5
2025-10-30 23:16

扯起屁来一套一套的

大愚弱智

大愚弱智

4
2025-10-30 20:36

穿凯乐石 始祖鸟的 从来不去野山野营 都是逛逛公园星巴克商场装逼的

用户12xxx58

用户12xxx58

2
2025-10-30 23:04

当年长江漂流那个前辈,人还没出三环路,就已经把荷花池买的鞋走掉底了。清华严冬冬,爬了那么多峰,飞机都没做过几次。物质,只是内心空虚的表征

全德玩转世界

全德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