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一周说了387句‘谢谢’,有312句给了陌生人。” 打开头条周报,@長江之歌 给我点亮的第108个赞蹦出来,我突然意识到:屏幕那头的ID,比楼下便利店小哥还熟。 平台数据说,这种“高频互赞”能让作品多跑38%的流量,可我更在意的是——为什么一句“秋日安好”就能让人原地回血? @司马小绢 拍了张落叶,配文“今天不想努力了”,评论区瞬间成树洞。 有人晒加班餐,有人晒离婚证,点赞的手速比抢红包还快。 那一刻,算法退到后台,情绪站到C位:我们拼命互动,其实是在给自己找同类。 也有人泼冷水:“全是塑料情,一关手机就散。”我反手把@文艺皖翁 写的那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甩过去。 他回我:“鲈鱼还知道逆流,人凭什么不找搭子?”得,一句话把“虚头巴脑”的点赞变成并肩作战的暗号。 所以,别小看那0.1秒的点赞。 它可能是深夜写稿的止哭片,也可能是早起搬砖的续命糖。 屏幕再亮,也亮不过有人回你一句“我懂你”。 下次系统弹出“与你互动最频繁的小伙伴”,别急着截图炫耀,先回他一句“在呢”。 毕竟,流量会掉,热度会凉,那句“我在”能扛过整个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