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齐齐哈尔的一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上游水库和跃进水库,水底沉

侠女论商业 2025-10-29 23:29:44

看到齐齐哈尔的一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上游水库和跃进水库,水底沉积的1100万立方米淤泥,以8.39亿元的天价被人拍走了20年的处置权。你没看错,8个多亿,买了一堆烂泥。一直以来,这些水库淤泥,都是当地水务部门最大的一块心病,清淤得花大价钱。 过去地方财政搞钱,是把未来30年的路边停车位打包卖掉,把未来20年的景区经营权打包卖掉,现在看来,还是东北老铁有想象力,直接把目光投向了水底。这已经不是黑龙江第一次点“泥”成金了。就在两个月前,铁力市的东方红水库,145万方的淤泥就拍出了6000多万,当地一片欢腾,称之为“全国首例”,开创了“龙江方案”。 我简单算了笔账。铁力市的淤泥,大概是每立方米42块钱。这次齐齐哈尔的更进一步,单价直接飙到76块钱一立方。看来这淤泥也分三六九等,齐齐哈尔的泥,有机质含量可能更高,肥力更足。新闻里说,这些淤泥富含氮磷钾,是生产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我深表认同,毕竟是滋养了东北大米黑土地的精华,肯定不是凡品。 但问题是,这生意真的划算吗?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就算把这些淤泥做成有机肥,一年的产值也就1个亿。花8个亿买原料,再加上建厂、设备、人工、运营的投入,这得100年才能回本吧?到时候,20年的经营权早就过期了。我一开始也百思不得其解,网友的指点让我看到了曙光。我找到了铁力市的玩法。据报道,铁力市那个项目成交后,中标企业拿着“未来5年收益权”去银行做质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复了4500万元的绿色贷款授信。 这一下就跑通了,原来真正的玩法不在线下挖泥,而是在线上融资。按照这个剧本,拍下8.39亿淤泥的公司,转手就能从银行贷出6个亿现金。这简直是新时代的炼金术,左手是资产,右手是资本,中间的淤泥是什么,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于是我就很疑惑,这么好的肥料,为什么那些肥料厂没有发现商机?其实这段时间,很多人应该都关注到了湖北“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的国有“三资”改革了。 据报道,其实湖北、安徽、吉林三省都在密集推进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改革,还在调研、摸排和下发文件阶段。没想到,黑龙江这边已经不声不响地干出标杆案例。那些过去躺在账本上睡大觉,甚至被视为“包袱”的国有资源,比如水库淤泥、山林、数据,通过一番“价值核算”和“科技赋能”,摇身一变成可以评估、可以交易、可以抵押的优质资产。然后,国企下场,高价拍得。资产价格被做实,再拿着这个被“公允价值”认证过的资产包,去找银行融资。你看,在这个完美的闭环里,地方盘活了资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国企获得了资产和项目,还能拿到低息贷款;银行完成了绿色金融的KPI,一举三得,皆大欢喜。

0 阅读:98
侠女论商业

侠女论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