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致歉:第三方低俗广告引众怒,整改能否守住儿童网络净土?
“本是给孩子启蒙的软件,开屏却弹出低俗擦边直播”——近日,多位家长反映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存在不良广告问题,孩子误触后不仅会跳转至不适宜内容页面,还可能自动下载陌生软件,引发全网对儿童网络环境的热议。10月29日,宝宝巴士官方发布致歉声明,承认第三方接入广告存在监管漏洞,并公布多项整改措施,但家长们的质疑与担忧仍未完全平息。
此次争议的核心,是儿童专属平台的责任失守。据家长反馈,涉事APP的开屏广告中出现成人化、低俗化内容,部分广告无明显关闭标识,低龄儿童难以分辨,极易误点触发不良引导。更令人不满的是,类似投诉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已有网友反映该APP存在低俗广告推送问题,但未得到彻底解决。事件发酵初期,客服以“审核难免存在疏漏”为由辩解,这种轻描淡写的回应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被指缺乏对儿童权益的敬畏之心。
面对舆论压力,宝宝巴士于10月29日正式致歉,明确问题广告源自第三方平台接入,并迅速推出三项整改措施:第一时间全线下线相关平台广告并终止合作;对内部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完善广告合作方筛选机制,同时紧急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对无法监控的不良广告实施精准拦截。不过有家长反馈,致歉后仍发现部分广告存在问题,整改效果有待观察。
从法律层面看,宝宝巴士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广告法》。律师指出,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负有法定审核义务,需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形式健康,尤其面向儿童的平台更应设立严格的内容防火墙。即便广告由第三方投放,平台也不能简单“甩锅”,其审核机制失灵、拦截责任缺位是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原因。
此次事件戳中了家长们的共同痛点:儿童启蒙类APP承载着教育与陪伴的功能,却在盈利压力下忽视了内容安全底线。网友普遍认为,免费APP依赖广告盈利虽可理解,但绝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环境为代价,儿童内容平台应将合规审核置于首位,而非事后补救。
宝宝巴士的致歉与整改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守住儿童网络净土,关键在于后续行动的持续性。对于家长而言,可留存相关证据,若发现违规广告可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对于平台方,需摒弃“流量至上”的思维,建立全流程广告审核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监管部门也应强化对儿童类APP的常态化监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毕竟,孩子的认知世界经不起“悄悄污染”,儿童网络环境的守护容不得任何侥幸与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