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200枚战斧导弹,已确定由荷兰转送乌克兰,美欧办事的效率,提上来了。美荷签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9 17:08:07

第一批200枚战斧导弹,已确定由荷兰转送乌克兰,美欧办事的效率,提上来了。美荷签署协议,美国将战斧导弹运抵荷兰,剩下的事归北约。   这背后藏着北约刚跑通的对乌军援新机制,去年7月美总统与北约秘书长敲定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让“欧洲出钱、美国造枪、北约跑腿”的模式落地,荷兰、丹麦等国凑出的15亿美元首批资金刚到账,这批导弹就敲定了转运流程,比此前“海马斯”火箭炮半年的交付周期快了近三倍。   战斧导弹作为一款久经沙场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其超过两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和精准的导航能力,足以让乌克兰军队具备直接威胁克里米亚半岛乃至俄罗斯本土纵深关键目标的能力。   这款源自美国雷声公司的武器早已不是新兵,从1991年海湾战争首次亮相至今,30多年里美军在实战中发射过超过2300枚,平均命中率稳定在80%以上。   最新型号的Block V版本用上了复合制导技术,惯性制导、GPS加上红外成像的组合,让它能以0.72马赫的速度贴地10米飞行,最终命中误差不超过7.62米,比之前乌军依赖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翻了近十倍,威力更是那些只能带几十公斤炸药的国产无人机没法比的。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算过一笔账,若这批导弹是射程1600公里的标准版,能覆盖俄境内1655个军事目标,包括恩格斯-2空军基地这样的战略轰炸机巢穴;要是射程2500公里的增程版,打击清单直接扩充到1945个目标,76个空军基地都得纳入警戒范围。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2018年美英法空袭叙利亚化学武器设施时,战斧就精准命中所有预定目标,今年6月美军打击伊朗核设施,30枚从潜艇发射的战斧更是没浪费一发。   对乌克兰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再靠无人机群“人海战术”袭扰莫斯科周边,一枚战斧就能瘫痪俄军一个后勤枢纽。   北约把这批导弹交给乌克兰,算准了它能戳中俄罗斯的软肋。   俄军目前的防空系统虽号称能拦截战斧,S-400和“铠甲”系统此前也有过拦截记录,但2018年叙利亚就缴获过两枚未爆的战斧,技术参数早被俄方摸透的情况下,乌军完全能通过战术配合撕开防线。   更关键的是,战斧的发射平台足够灵活,既能用陆基发射车部署在赫尔松前线,也能适配乌军改造后的舰艇,从黑海方向突袭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那里距离乌控区不过300公里,完全在打击半径内。   俄罗斯方面嘴上说得淡定,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只说“会严重升级冲突”,但实际动作早已暴露紧张。   俄军近期把“克拉苏哈-4”电子干扰车部署到了边境各州,这种能干扰无人机信号的装备,如今被调去对付战斧的制导系统,显然是怕了这款武器的精准打击能力。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分析更直接,认为战斧入乌后,俄军防空部队得把警戒范围扩大三倍,原本集中在前线的防空资源被迫分流,反而给乌军地面部队创造了突破机会。   不过美欧这波操作也藏着隐忧。五角大楼的库存实在不算充裕,2022年以来只采购了200枚战斧,其中120多枚已经打了出去,2026年预算能买的数量也才57枚,这200枚送出去后,后续补给能不能跟上还是个问题。   乌克兰自己也喊着不够用,《乌克兰之声》直言要达到战略效果,每月至少得发射100枚,这点弹药顶多撑两个月。   但不管怎么说,美荷这次用新机制快速送战斧上门,已经给俄乌战场扔了颗重磅炸弹,接下来就看俄军的防空网能不能扛住了。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