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吗?今年双11发生了三个怪相,风向彻底变了! 第一个,电商静悄悄。 往年这时候,手机早被促销短信炸烂了,盖楼、凑单、预售提醒一条接一条,打开 APP 全是蹦出来的广告弹窗,晚上还得定闹钟抢优惠。 今年呢?打开淘宝、京东,清净多了,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游戏,也没见平台疯狂吆喝,连主播直播间都少了点以前的狂热劲儿。 为啥会这样?根本不是平台不想搞事,是真不敢了,前几年那些复杂规则把人绕晕,满减叠券算半天,结果付完钱发现比平时还贵,这种套路大家早就看透了。 现在消费者都长脑子了,没人愿意陪平台玩虚的,加上比价 APP 一用,啥 “先涨后降” 的猫腻都藏不住,平台再瞎折腾只会把人赶走,所以干脆就不搞那些噪音了,安安静静搞简单优惠。 第二个,电商竞争更理性了。 以前平台都比谁吆喝得响,比谁价格看着低,其实全是先涨后降的套路,动不动就搞价格战,最后商家亏得要死,消费者也没占到便宜。 今年不一样了,没人瞎折腾这些了,全在拼实在,京东直接喊出 “现货不用等”,家电数码啥的直接摆出来卖,不搞预售让你等半个月;淘宝把楼下的实体店、小超市都拉进双 11,线上流量往线下引;最实在的是唯品会,直接把中检的人请到奢侈品仓库驻场,货没到你手上先经过三次鉴定,就是为了让人买得放心。 你看,现在竞争比的不是谁套路深,是谁服务好、谁东西真、谁流程简单,这才是正经的竞争,比以前靠谱多了。 第三个,销量出乎意料。 本来以为大家都变理性了,不冲动消费了,销量说不定得往下掉,结果一看数据,不少品牌卖得比去年还好。 天猫开卖首小时就有 80 个品牌成交额破亿,京东更是有五万多个品牌销量翻倍。但这销量不是虚的,跟以前那种凑单套利堆出来的 GMV 完全两码事。 现在消费者都是按需买,比如想买电视就上京东,想买衣服就去唯品会,想囤日用品才上天猫,不再盯着一个平台瞎买。 虽然退货率比去年涨了 18%,但大多是因为平台临时改规则或者价格波动,不是瞎买了后悔。 这说明销量是真的有需求撑着,不是泡沫,这种 “实在的好销量” 才让人意外,比以前那种虚假狂欢靠谱多了。 其实这风向变了一点都不奇怪,都是消费者倒逼出来的,以前大家被算法牵着鼻子走,熬夜算优惠,结果还可能被坑。 现在大家想通了,我需要啥就买啥,规则复杂的不碰,东西不真的不买,平台自然就得跟着变。 平台不瞎折腾了,竞争就理性了;大家按需消费了,销量看着意外但其实很扎实。 说白了,今年双 11 不是冷了,是清醒了,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被筛掉了,留下的全是实在的需求和服务,这才是真的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