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俄罗斯为了生育率,开始对高校女生下手了,近日,据俄罗斯方面消息,普京为了俄罗斯人口,将对俄罗斯高校的女大学生给予宽松的政策。 对于俄罗斯的高校女生而言,这场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在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的公告栏上,怀孕女生可领10万卢布一次性补助的通知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普通家庭两个月的生活费。 不止于此,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生还能拿到67.7万卢布补贴,按照政府规划,到2028年这笔钱将涨到118.8万卢布,几乎能覆盖莫斯科高校一年的学费。 产假保障也在向校园延伸,以往女大学生怀孕后往往只能被迫休学,而现在她们可以享受140天的产假,期间每月还能领到相当于平均工资40%的补贴。 更贴心的是,包括莫斯科国立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都专门建起了标准化母婴室,温奶器、婴儿护理台、临时休息床等设备一应俱全,让产后的女生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继续上课。 据俄罗斯教育部统计,政策推出后,有生育意愿的高校女生比例较去年上涨了近两成,但在这份看似喜人的数据背后,却藏着难以忽视的隐忧,10万卢布补贴听起来不少,但孩子出生后的奶粉、尿布、疫苗费用,哪一样不要钱?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女生叶卡捷琳娜算了一笔账,她一年的学费就要近40万卢布,而全俄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靠补贴根本无法承担养育孩子的长期成本。 更让她担心的是,此前俄罗斯曾出现75个地区长达一年半未发放生育津贴的情况,政策承诺的钱能不能及时到账,还是个未知数。 比经济压力更棘手的是未来的职业困境,俄罗斯法律明确禁止女性从事的工作多达100项,而在校生育的女生,毕业后还会面临隐性的职场歧视。 雇主会觉得你需要更多假期,精力也会分散在孩子身上,面试时看到简历上的生育经历,很可能直接把你排除在外,这种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很多女生即便心动于补贴,也不敢轻易迈出生育这一步。 隐性成本同样让女生们望而却步,带孩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便有母婴室,上课、写论文时谁来照看孩子仍是难题。 产后保姆的费用甚至高于女性自身工资,而幼儿园床位紧张,孩子出生后往往要排队很久才能入园,这些现实问题,远不是靠一笔补贴就能解决的。 事实上,针对高校女生的生育政策,并非俄罗斯第一次为提升生育率出招,2007年推出的母亲基金、设立怀孕日鼓励放假、给多子女家庭颁发勋章,甚至曾提议让女生先生孩子再上大学。 这些政策一度让俄罗斯生育率从1.16回升至1.6,但好景不长,2021年起人口又开始逐年下滑,2024年,俄罗斯出生人口仅122.2万人,创1999年以来最低,按照这个趋势,2046年人口可能跌破1.39亿,老年人占比将接近三成。 人口锐减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正让俄罗斯陷入困境,但究其根本,生育率低迷并非单一问题,而是社会系统矛盾的集中爆发,远东地区气候恶劣、经济滞后缺人口,年轻人却不愿前往。 欧洲部分托育资源紧张,养育孩子的后顾之忧未解决,女性天职是生育的陈旧观念仍在流传,生育压力大多压在女性身上,这些深层问题不解决,仅靠聚焦高校女生,恐怕难以扭转人口颓势。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场针对高校女生的生育政策试验,更像是一次紧急补丁,要真正打赢人口保卫战,不仅需要给校园女生送上政策礼包。 更要打通女性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托育和教育体系、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一个让所有家庭都敢生、能养的社会环境,否则,安娜们的生育焦虑,或许永远无法真正消散。 信源:生育率降至2000年以来低点,普京宣布:提高在校学生孕产津贴——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