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姑娘却是杨振宁与李政道极为佩服的前辈。她在中国的名气与地位不

笑蓝说 2025-10-29 11:47:16

这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姑娘却是杨振宁与李政道极为佩服的前辈。她在中国的名气与地位不如杨振宁与李政道,但在国际上的名望与地位要远远超过杨振宁与李政道。   1956 年圣诞节深夜,美国实验室灯火通明。   吴健雄握着电话,声音发颤:“政道,实验成了!”极低温装置旁,记录数据的纸张还带着寒气。   这通电话,帮杨振宁、李政道敲开了诺奖大门。   1973 年,吴健雄第一次回到阔别 37 年的祖国。   在中科院物理所,她蹲在实验室看年轻学者做实验。   手指点着仪器:“这里的温度控制得再精准些。” 临走时,她把自己的实验笔记送给了学生。   1912 年江苏太仓,吴健雄出生在书香之家。   父亲吴仲裔办新式学堂,常带她看显微镜。   “雄雄,你看这微生物,藏着大世界。” 那时的她,就喜欢盯着镜片里的世界发呆。   1928 年,16 岁的吴健雄考入苏州女子师范。   数学老师发现她解题时,总用独特的思路。   “这孩子的逻辑,比男生还清晰。” 她把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读遍物理书籍。   1944 年,曼哈顿计划陷入铀浓缩难题。   奥本海默的团队试了多次,实验数据总不稳定。   有人推荐吴健雄:“她能解决低温下的粒子问题。”   她带着旗袍住进实验室,三个月没回家。   一天深夜,她突然调整了磁场角度。   记录仪上的曲线终于平稳,她激动得拍了桌子。   “成了!” 同事跑过来,看见她眼里的光。   后来奥本海默说:“没有吴,原子弹实验还要拖很久。”   1980 年,吴健雄再次回国,去了北大物理系。   学生围着她问:“女士,搞物理是不是很辛苦?” 她笑:“辛苦但快乐,你们要敢想敢做。”   她还捐钱设立奖学金,帮助贫困女生学物理。   1936 年,吴健雄坐船去美国,遇到袁家骝。   他见她总抱着《相对论》,主动分享自己的笔记。   “你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很有见地。”   航行二十天,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1958 年,吴健雄的儿子袁纬承上小学。   有次家长会,老师说孩子总没人接。   她才想起,自己忙着实验忘了时间。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提前离开实验室,陪儿子吃饭。   1992 年,吴健雄在南京工学院演讲。   台下坐着几百名女生,她举着自己的旗袍: “我穿了一辈子旗袍做实验,科学不分性别。”   掌声持续了很久,很多女生红了眼眶。   1929 年,胡适到苏州演讲,吴健雄挤在第一排。   演讲结束,她递上纸条:“先生,女性能搞科研吗?” 胡适在纸条上写:“凡有兴趣,皆可为之。”   这张纸条,她珍藏了一辈子。   2000 年,90 岁的吴健雄躺在纽约医院。   助手给她读国内物理界的新成果,她点头微笑。“告诉孩子们,要坚持做基础研究。”   她还惦记着太仓的母校,让家人捐钱修实验室。   1946 年,吴健雄和袁家骝结婚。   婚礼很简单,只请了几个同事。   袁家骝说:“以后家里的事我来管,你专心搞研究。” 婚后,他真的包揽了做饭、带孩子,从不让她分心。   如今,太仓的吴健雄纪念馆里,人来人往。   展柜里放着她当年的旗袍、实验笔记和获奖证书。   讲解员给游客讲:“她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女王’。”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说要以她为榜样。   吴健雄的母校改名为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里有她的雕像,穿着旗袍,手里拿着实验器材。   每年 9 月,新生入学都会在雕像前宣誓: “以吴健雄先生为榜样,追求科学真理。”   在国际物理界,她的名字刻在很多实验室墙上。   有人说,她没拿诺奖,却是诺奖级的科学家。   她用一生证明,女性在科研领域能走得很远。   她的故事,还在激励着更多女孩爱上科学。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李政道追思会上,长子李中清特别提到这位“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

0 阅读:0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