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阿姨术后半年能独立行走了#【浙江首例!69岁帕金森病阿姨术后半年能独立

钱江晚报 2025-10-29 00:23:50

#帕金森病阿姨术后半年能独立行走了#【浙江首例!69岁帕金森病阿姨术后半年能独立行走了】#养固健美好生活季# 弯腰驼背、身体前倾、走几步就需要搀扶,这是半年前王阿姨(化名)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患帕金森病已有8年的她病情日益加重,几乎到了瘫痪边缘。而如今,她不仅日常生活能自理,还能出门遛弯。这都得益于今年4月,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的“干细胞衍化的多巴胺前体神经元移植治疗”,她也是浙江首例接受该项治疗的患者。

目前,与王阿姨情况类似,等待接受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还有二十多位,甚至有美国患者不远万里寄来求助邮件,申请加入该项治疗。

不同于传统手段

从根源上治疗帕金森病

王阿姨是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多年患病使得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日益加重,日常连站立都要人搀扶。

每天需要吃多次药。长期的药物治疗不仅对王阿姨的身体提出了挑战,也给她的亲人带去了生理、心理的双重压力。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患者脑内神经元逐渐变性坏死,其中脑黑质区的多巴胺神经元显著减少,使得多巴胺水平明显降低。此时,患者就会出现全身运动功能的紊乱与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帕金森病在我国已呈现高发态势,患者总数约50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10万,到2050年预计患病人数将达1050万人。

“帕金森病当前还无法治愈,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主要包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两方面,但远未达到理想效果。”这项技术推进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严锋解释,“新技术与前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直接针对多巴胺神经元减少这个痛点入手治疗,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培养多巴胺前体细胞,直接为人体补充多巴胺神经元,身体分泌多巴胺水平提升了,病情自然能好转。”

手术后半年已能自主行走

这项技术将给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陈高与严锋医生团队为王阿姨开展了手术。用经颅立体定向技术,将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出的成熟多巴胺前体细胞精准移植到其大脑壳核区。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联合西湖大学刘晓东教授团队还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了纯度更高、数量更多、活性更好的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制备体系,并根据国人身体特性,制定了更加符合我国帕金森病患者需求的药物剂量方案。“给王阿姨手术注入的多巴胺前体细胞就来自她的人体表皮细胞,是与她自身高度匹配的。”严锋说。

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无明显副作用;1个半月时,王阿姨已能正常走路、完成生活自理。

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传来好消息:王阿姨的帕金森病症状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在常规服药的情况下,她的震颤症状基本消失了,日常穿衣进食再无需旁人协助,服用药量的次数与剂量也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甚至还能陪孙子逛公园。

严锋表示,这一阶段性成果是令人振奋的,也将给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带去新的希望。未来或许能有更多的患者像王阿姨一样,挣脱枷锁,重焕新生。(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许紫莹 周泽楷)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