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若想打败中国,只剩两条路:要么逼中国先开战,要么靠远程打击,但这两种都不可能。中国坚持防御战略、产业链完整、科技自主,中美比拼的是耐力与内功,美国根本没有胜算。 当今世界格局下,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美国依然位列全球军力排名第一,中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三,但两国分数极为接近。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军事实力,美国的传统优势正在缩小。从太平洋彼岸传来的焦虑声音越来越频繁,这背后折射的是一个超级大国对于自身地位受到挑战的不安。 美国如果真想在军事层面压制中国,选择其实并不多。第一条路是想办法逼中国先动手,给自己师出有名的借口。但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落空。中国从建国以来就没有主动挑起过冲突,防御性国防政策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国家的基因里。 2016年南海仲裁案就是个典型例子。当时美国派出双航母战斗群到南海施压,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势。中国军舰全程跟踪监视,保持适当距离,既不示弱也不挑衅,就这么耗着。美军发现中方根本不上套,只能灰溜溜地撤走。台海问题上也是一样,哪怕某些势力跳得再欢,中国也只是用军演和经济手段回应,从来没想过主动开火。 第二条路是远程打击,不管是军事上的导弹攻击还是经济上的封锁制裁,美国都试过,但效果都不理想。军事上,中美之间隔着整个太平洋,美军航母想过来闹事没那么容易。 东风-26导弹射程可达4000公里,采用双锥体弹头设计,具有机动能力,被网友称为”关岛快递”或”关岛杀手”。这玩意儿专门用来对付海上大型舰船,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面对反舰弹道导弹的拦截成功率存在很大问题。更要命的是,美军舰艇打完导弹得开回关岛或者夏威夷补给,一来一回半个月,而中国的导弹发射车打完就转移,后方工厂24小时补充新弹,这效率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美国国防部自己的报告都承认,截至2024年中,中国的核弹头总数超过600颗,预计到2030年将达1000多颗。火箭军一个导弹旅就能一次性展示20枚东风-26导弹,按照每辆发射车备弹三枚计算,一轮战斗可以打出至少75枚导弹。这种饱和攻击能力,确实让五角大楼头疼不已。 经济制裁这招美国用得更多,但收效甚微。美国卡芯片脖子,中国就把中低端芯片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丽水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建起半导体全产业链,8英寸、12英寸外延片年产量达到惊人的1100万片。美国呢,稀土还得依赖中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开始拆解退役F-22战机提取稀土部件了。 5G领域的差距更明显。中国5G基站已达425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全球占比超过60%,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用户普及率超过60%。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从工业到医疗,5G应用场景已经遍地开花。 现在中美比的就是耐力和内功,这方面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国14亿人的内需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缓冲器,外部环境再怎么变化,都能靠内循环保持稳定。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由来已久,深层原因是美元霸权体系促使资本流向高回报行业而非制造业,口罩、退烧药这些基础物资都得从中国进口。 美军在亚太地区虽然有37个主要基地,但其中26个都在东风导弹的覆盖范围内。关岛基地距离中国大陆仅3000公里,早就在东风-26的射程之内。中国的原油战略储备足够90天使用,重要军事基地大多位于内陆深处,而美国70%的航空燃油依赖亚太航线,一旦被切断就会陷入困境。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严重,离开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回流美国又面临种种障碍,这种矛盾的处境让美国在长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通胀问题没解决,制造业回不来,盟友也开始各有各的小算盘,再跟中国这么耗下去,美国只会越来越吃力。 而中国只要保持现有节奏,专心搞建设促发展,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美国所谓的”打败中国”,注定只能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想。 看完这些数据和分析,你觉得中美这场耐力比拼,谁更有优势?美国的两条路都走不通,是不是说明霸权思维已经过时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