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一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人偷拍了公主米莎尔和她的情人被处死的惨景。照片中,

诸葛利剑 2025-10-28 18:45:10

1977,一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人偷拍了公主米莎尔和她的情人被处死的惨景。照片中,这位才19岁的沙特公主已经倒地身亡,身着一袭黑袍。而她的情人,则正在被米莎尔的亲兄长斩首 沙特皇室的生活,从外头看金光闪闪,里面却层层规矩绑得死死的。米莎尔·宾特·法赫德出生在1958年,萨乌德家族的血脉,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曾孙女。她爷爷法赫德后来当上国王,那时候家族势力正如日中天。小时候的米莎尔在利雅得王宫长大,仆人围着转,学古兰经和阿拉伯书法。十四岁就按家族安排嫁给四十多岁的堂兄,当第三老婆。这婚姻不是浪漫桥段,而是政治联姻,王子忙政务,她守空房。这样的日子,够压抑的吧?谁能想到,这姑娘后来会为了爱情搭上命。 留学成了米莎尔喘口气的机会。家族让她去黎巴嫩贝鲁特进修现代课程,她收拾行李飞过去,那地方当时是中东的巴黎,文化碰撞多热闹。贝鲁特大学里,她遇上二十岁的卡勒德·穆哈拉勒,沙特驻黎巴嫩大使的侄子。俩人年纪差不多,都从保守家庭出来,对外头世界好奇。起初是课堂上点头之交,后来聊书聊城市,慢慢走近。卡勒德家世也不差,但不像米莎尔那么深陷皇室泥潭。这段关系,本该是青春小插曲,谁知成了导火索。回国后,他们没断联系,电话秘密会面,感情越烧越旺。沙特社会对这种事零容忍,尤其是皇室脸面金贵。 逃跑计划听起来像电影桥段,但现实里漏洞百出。米莎尔和卡勒德想伪造她死亡,用假护照溜去欧洲。卡勒德从渠道搞文件,米莎尔藏行李,两人约吉达港口碰头。结果护照照片对不上,边检一查就露馅。卫兵抓人,家族长老介入,米莎尔关私人宅,卡勒德进警局。沙特法律对通奸严,需四证人或当事人三次自白才定罪。法庭上,米莎尔站出来,三次直认不讳,没求饶也没退缩。卡勒德也承认。皇室本想私了,保脸面,可她这三声把盖子彻底掀了。判决死刑,铁板钉钉。家族压力山大,但规矩就是规矩,没商量余地。 执行那天是1977年7月15日,吉达女王大楼旁停车场。米莎尔十九岁,卡勒德二十岁,两人被押上台。先是卡勒德跪下,米莎尔的叔叔费萨尔王子握剑斩首,一刀下去,头滚地。接着轮到米莎尔,她披黑袍跪地,枪手一枪毙命。围观几百人,尘土血腥混一起。这不是私下事,是公开震慑。沙特司法基于伊斯兰教法,通奸死罪不稀奇,但皇室成员执行,性质变了。米莎尔爷爷法赫德下令,家族内部传震动大。谁也没想到,这事会被外人记录下来。一英国建筑工马尔科姆·斯科特路过,藏车后偷拍几张。照片里,米莎尔黑袍倒地,远处剑落瞬间,颗粒感强,血迹模糊却刺眼。 这照片没马上曝光,斯科特寄回英国,藏了好几年。沙特封消息,国内禁谈,皇室档案锁死。三年后,1980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推纪录片《一个公主之死》,用照片和采访重现全过程。片子采访贝鲁特同学、法庭知情人,讲米莎尔留学恋爱、逃跑失败、审判自白。播出那天,英国观众看傻眼,阿拉伯世界炸锅。沙特政府气炸,称侮辱伊斯兰,叫回大使,停石油订单。英国石油公司亏几亿美元,外交闹僵几个月。首相府文件堆山,谈判桌翻脸。这片子不光是故事,还戳中西方对中东司法的痛点,媒体头条刷屏,文化 clash 成热议。 米莎尔案子暴露沙特皇室双标。表面现代化,石油美元哗哗流,女人开车留学都放开点,可核心规矩一动不动。通奸罪在教法里重,但执行多针对底层,皇室少见。米莎尔这回,家族脸丢大发,爷爷法赫德为保权威,只能硬来。费萨尔王子动手斩首,亲情算什么?规矩第一。卡勒德家世薄,成替罪羊。事件后,沙特对外更敏感,媒体管得紧。西方看热闹,议论人权司法,阿拉伯内部辩护教法公正。真相呢?米莎尔三次自白,选了爱情路,没怨天尤人。 想想米莎尔十四岁嫁人,二十岁前就留学谈恋爱,那时代中东女人机会少。她不是叛逆少女,是被规矩逼到墙角。逃跑失败,三次认罪,等于签死刑书。沙特社会变迁慢,石油富了国,规矩没松。八十年代后,女性教育推进,但婚姻联姻还常见。米莎尔案成转折,皇室低调处理类似事,避免曝光。纪录片危机后,英国沙特和好,生意照做。斯科特继续工地干活,没成名人。照片流传,成历史疤痕,提醒爱情在铁律前多脆弱。 这事搁今天,社交媒体早炸。1977年没网,靠照片和片子传。米莎尔黑袍倒地那张,颗粒黑白,成图标。西方媒体用它批沙特野蛮,忽略教法语境。沙特回应,司法内政,别管。双边拉锯,石油牌大。事件推女性议题,贝鲁特留学成象征,自由味儿重。米莎尔没白死,多少姑娘后头多点选择。皇室内部,法赫德时代稳固,九十年代他上台,现代化加速。可规矩根深,至今通奸案偶有。

0 阅读:470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