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刘恒刚坐上皇位,就赶忙派人把汉惠帝刘盈的六个儿子全杀了,其中最小的刘太死时

曼冬看娱乐 2025-10-28 14:20:55

新皇帝刘恒刚坐上皇位,就赶忙派人把汉惠帝刘盈的六个儿子全杀了,其中最小的刘太死时才十一岁,不过对惠帝的皇后张嫣,他倒没下狠手。

这女子在北宫平平静静地生活了十七年,到四十岁因病离世后,还能与惠帝一同安葬。

一边是赶尽杀绝的决绝,一边是网开一面的仁慈,刘恒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

想弄清楚这个谜团,得先瞧瞧当时那乱糟糟的局势。吕后刚去世时,周勃、陈平这些老臣刚把吕家的人杀得一个不剩,但吕后立的少帝刘弘还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呢。

更棘手的是,那刘弘和他的几个兄弟,不是娶了吕家的女儿,就是从小被吕后当作傀儡来培养,满身都是吕家的痕迹。

那些立下大功的大臣们担心,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来报仇,而皇族里的诸侯又对皇位垂涎三尺。思前想后,他们就选了远在代国的刘恒,他母亲薄姬为人本分,他自己也没什么背景,看起来容易掌控。

刘恒心里明白,自己这皇帝位子坐得实在惊险。按排行他是刘邦的四儿子,既不是正妻所生,也不是最大的儿子;论地盘,代国那片穷乡僻壤,哪比得上齐国那么富饶。

想稳稳当当地坐好皇位,第一步就得把那些“祸根”消灭在萌芽状态。惠帝的那六个儿子就是最大的威胁,即便他们中最大的也不过十几岁。

功臣派们早就给这些孩子安上了“来路不明的杂种”名号,说他们压根不是惠帝的亲骨肉,是吕后从外面弄来的孩子。

刘恒顺着这话讲下去,既给那些功臣留了面子,又能堂而皇之地把惠帝那支的人给除掉。要是留着他们,哪天有人喊声“扶正皇室正统”,自己就得灰溜溜地走人。

前面的少帝刘恭就是个惨痛的例子,那孩子当时不过几岁大,得知生母被吕后害死后,就扬言要报复,结果马上被吕后捂死在了永巷之中。刘恒可不愿步他的后尘。

对亲儿子下手都这么狠,咋就单单放过了张嫣呢?这姑娘身份可不一般,她是吕后的外孙女儿,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按辈分算还是刘邦的外孙女呢。

要是连她也给杀了,那刘邦的外孙辈都遭了殃,这样做会让整个皇族宗室都心生不安。

张嫣年仅十一岁时,就被她的外婆硬逼着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惠帝,可惠帝从未与她有过夫妻之实,直至离世,她都还是完璧之身。

她不仅没掺和吕家那场祸乱,还暗中帮了那些有功的大臣一把。当年平定吕家势力时,是她悄悄藏起了宫门钥匙,这才阻止了吕产冲进宫里抢权。

这样一个既没威胁还立过功的“福星”,杀了只会让人骂是暴君,留着才更划算呢。

刘恒这一手可真是政治高手的绝招啊。他把张嫣安排到北宫去,表面上看着是“好好照顾”,其实是拿她当块活招牌使呢。

赵佗这家伙,除了能装出一副仁义道德的模样,还能让手下人心不乱。他本想趁吕家内乱时反了汉朝,可一听说张嫣安然无恙,觉得汉朝内部还挺稳当,就放弃了造反的念头。

再者,她还能平衡各方势力。对于功臣们而言,张嫣身为惠帝的皇后,留着她,就相当于承认了惠帝这一支的正统地位,也就间接认可了诛灭吕氏的合理性;对于皇族宗室来说,张嫣的存在也时刻提醒着他们,如今真正掌权的是刘恒。

但张嫣的日子也并不好受。北宫不过是未央宫后头一个冷冷清清的小院子,她在那里默默度过了十七个春秋,连个像样的恩赐都没捞着。

她临终时,贴身衣服里藏着张纸条,上面写着“希望以后别再发生这样的事了”。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挺心疼她,索性给她建了座庙,把她当花神供着。

那六个被杀掉的皇子,名字都快在史书里找不着了,《史记》中也只是模模糊糊地记载他们“突然得病死了”

经过这一连串举措,刘恒顺利把统治地位巩固好了,给“文景之治”的出现打下了根基。

历史向来无情,那些被赞为"仁爱贤君"的人,双手也难免染上无辜者的鲜血;那位被捧为"花界仙子"的皇后,终究只是皇权游戏中一颗无法自主的棋子。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