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 其实它并没有平原那样无垠广袤,也没有川南水乡那样婉转柔情,有的是山地层峦起伏,黄土广泛覆盖,处处是塬峁,有时甚至会有漫漫黄沙覆盖。 可能在多数人眼里,山西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省份,更多的印象是停留在山西的煤炭还有山西老陈醋上。确实,山西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矿大省,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山西的老陈醋,外地的同学总是打趣我,说你们山西人是不是都很爱吃醋。冬季严寒漫长,我们习惯用醋来腌制一些蔬菜,确保冬天的食物供给。 但就是一个这样粗犷的地方,却孕育出了山西人粗中有细的性格。开着大车的汉子,扛着锄头的农人,勤勉务实的女人⋯看起来是在黄土高坡上,可那门楣细细的雕花,绣的各式各样的鞋垫,家家户户都习惯挂一些自己手工绣的十字绣,俨然是粗野黄土高坡上一份细细的柔情。 高原环境,晋商流传,山西人从来都是务实且不张扬,有时甚至极度内敛含蓄,羞于表达。粗犷的高原啊!让山西人从来都是重于情义,把守承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会轻易允诺,一旦允诺,必定实现。 来到山西,会发现大家不会说你好,你今天怎么样,而是 说吃了没?去哪转转?朴素的招呼,却承载着山西人对生活的希冀。买东西也是,摊主总会习惯性的抹去零头,或者再多送一斤。这种热情,总能在这样萧瑟又漫长的冬季让人心暖和不已。我们山西人总是不会说漂亮的话,甚至有可能因为口音厚重而让人觉得很土,可山西人的情,却是比金也坚,比海也深。你帮我一寸,我一定敬你一尺。 小的时候,我总想着离开这个雾蒙蒙的满是煤灰的地方;我总抱怨家里为什么经常吃面食,觉得来来回回就那些做法,让人吃着乏味。如今长大在外求学,却发现想念的,就是那亲切的黄土,就是那一碗朴素的,浇着土豆豆角的面条。实实在在的馒头,在山西这样大部分以务农为主的农村,馒头就是力气的来源。还有莜面,小米⋯.这些朴朴素素却让我在外地难以忘怀,时间长了就无比想念家乡的味道。 而我如今,也终于对余光中先生那篇《乡愁》有了实感。也许家就是这样,让无数人魂牵梦绕,一旦提起便是无限感慨。 让我开心的是,感谢黑神话悟空,让山西这样小众的地方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来山西的旅客络绎不绝,感受晋派建筑的庄严与肃穆,在厚重的历史里,在细细的雕花里,在山西人的热情里,慢慢认识山西,了解山西。 千年的汾河细细流淌,洪洞的大槐树纵深扎根,一排排窑洞敦厚肃立,一代又一代山西人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普普通通却又热泪盈眶的故事。 家乡啊!愿街头的陈醋香飘满街巷,愿古建筑的琉璃瓦常映晨光,愿煤矿转型之路越走越宽,愿勤劳朴素的人们能稳稳幸福,在外的游子永远记得这温暖而又坚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