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德外长取消访华,临行前接到北京要求,德抱怨称这是大国对小国的做法! 柏林时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0-27 17:41:10

难怪德外长取消访华,临行前接到北京要求,德抱怨称这是大国对小国的做法! 柏林时间 10 月 24 日,德国外交部突然宣布外长瓦德富尔推迟原定两天后开启的首次访华行程。 这则看似普通的外交日程调整,却在欧洲政坛掀起不小波澜。 德媒用 “超级外交灾难” 形容此次事件,英国《金融时报》更直言这是默茨政府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挫败。 德国外交部给出的理由是 “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熟悉中德外交惯例的观察家都清楚,这不过是外交辞令的 “体面说法”。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和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德每年保持着近 80 个对话机制的高频互动,仅 2025 年前三季度双方就举行了五次部长级会晤。 所谓 “会谈不足” 的借口,显然难以服众,其实真正的导火索在于瓦德富尔临行前的一系列不当言论。 这位来自基民盟的外长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不仅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指手画脚,更在台海问题上抛出 “战略模糊” 论调,声称德国将 “自行决定一中政策的实施方式”。 这种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论,立即招致中方严厉驳斥。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一中原则没有任何 “自定义” 空间,要求德方停止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瓦德富尔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 “说教模式”,以“大国对小国”的口吻,试图用意识形态标准评判中德关系,却忽视了德国自身的脆弱性。 德国《焦点》周刊尖锐批评道,这种 “教师爷” 做派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德国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 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孙恪勤所言,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若中德经贸再受冲击,制造业将面临 “难以承受之重”。 此次事件是德国内政博弈的缩影,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与总理默茨所在的基民盟,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深刻分歧。 社民党议员阿赫梅托维奇公开批评外长 “发出不良信号”,呼吁以 “对话与长远利益” 重构对华战略;而基民盟强硬派仍坚持 “价值观外交”,试图在台海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这种内部分裂在瓦德富尔原定访华团名单上表露无遗 —— 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被解读为企业界对现行政策的不信任投票。 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德国既要维护跨大西洋联盟,又不愿完全倒向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 默茨政府提出的 “去风险” 政策,本质上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但这种骑墙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指出,德国尚未形成清晰的对华战略框架,政策摇摆不定导致外交行动屡屡受挫。 不过尽管存在分歧,双方仍有着深厚的共同利益。 今年前 8 个月,中德贸易额达 1634 亿欧元,中国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为双方关系提供了 “压舱石”。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德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做表率,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0 阅读:111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