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的软肋,稀土和美债都算。 先说说稀土这事儿,作为“稀土王国”,中国不仅储量占全球40%,更手握全球90%的供应和精炼加工能力,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一骑绝尘。 而美国呢?看似到处找替代方案,实则处处碰壁。 数据显示,美国100%的稀土都依赖进口,其中重稀土依存度更是高达92%,美军153种主战装备里,87%的供应链都要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单架F-35战机就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 为挣脱依赖枷锁,美国曾胁迫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 但是,乌克兰并非稀土资源强国,其稀土储量与俄罗斯相较,连零头都难以企及,美国此举或难达预期。 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唯一运营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开采的矿石早年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即便现在计划扩产,满负荷年产量也只相当于中国工厂一天的产量。 再看美债这个更大的麻烦,现在美债规模已经冲到2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说出来都让人咋舌。 4月份就发生过一次“美债风暴”,短短一天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以上,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这种级别的波动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 更关键的是,海外“债主”们正在悄悄减持,中国4月就减持了82亿美元美债,持仓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连加拿大这样的盟友都大举抛售578亿美元。 要知道,美债之所以能维持稳定,全靠海外投资者的信心支撑,一旦出现大规模抛售,美国金融市场必然会剧烈动荡,到时候可不是降息就能稳住的。 当年特朗普在中美谈判中用“不简单”形容中国,说白了就是心虚,他比谁都清楚,中国手里的美债筹码有多有分量。 其实这两大软肋,本质上都是美国长期战略失误的结果。 稀土方面,美国早在2010年就意识到依赖风险,可15年来始终没解决问题:环保法规苛刻让矿场难开工,企业怕成本高不愿投资,就算建了工厂也因为产品没价格优势被市场淘汰。 美债则是美国过度依赖“借债发展”模式的必然,常年寅吃卯粮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现在想回头都难。 更要命的是,这两个问题都没有速效解决方案,稀土产业链建设至少要十年以上,美债规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降下来的。 说到底,美国的软肋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过度依赖外部供应、战略规划短视,让它在关键领域处处受制。 现在中国在稀土出口管制上的每一步动作,海外债主对美债的每一次减持,都能让美国神经紧绷。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美国能在短期内破解稀土和美债的双重困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