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今晚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相信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台湾省离家

万事浮华 2025-10-27 11:51:42

毫无疑问,这是今晚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相信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台湾省离家越来越近了!刚看到的公报指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要说最直观的,就是两岸的经济早像拧成一股的绳子,越拉越结实,谁也离不开谁了。就说福建吧,作为台胞台企来大陆的“第一站”,这些年引进的台资项目早超过2.5万个,实际投进来的钱突破330亿美元。 这两年福建出台的惠台政策真是一波接一波,前后发布了4批62条促进融合的措施,还搞了200多个重点项目,就是实打实帮台胞台企解决问题。 以前台胞在大陆买跨境产品,退货得折腾回台湾,现在厦门自贸片区搞了“跨境直退”,包裹直接退到大陆仓库就行,台商林圣杰都说这才是“两岸一家亲”的实在好处。 你想啊,做生意最怕手续麻烦,现在流程顺了,台企自然更愿意来,2025年1到8月福建又新来了1653家台企,实际用台资6.6亿美元,闽台贸易额也有607.5亿元,能一直排在大陆前列,这就是人心所向的证明。 最让人暖心的是,大陆从来没把台胞当外人,台企能享受到和大陆企业一样的待遇。 之前第七批“福建老字号”名单里,一下子加了6个台湾品牌,像“天福”“金门高粱酒”这些咱们都熟的牌子,第一次进了大陆老字号的大家庭。 就说福州的台企“翁财记”,本来按老规矩不够年限评不上,福建直接把他们在台湾的经营时间算进来,不仅评上了老字号,还拿到100万低息贷款,老板翁英敏说对未来更有信心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温暖。 马祖酒厂也评上了“福州老字号”,订单立马涨了不少,老板正琢磨着扩建生产线,这不就是两岸共赢的好事嘛。 农业上的融合更透着亲近劲儿,福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现在有14个,全省九市一区都覆盖了,占了大陆三分之一还多。 南靖的台胞张德胥在创业园里种兰花,重建温室大棚能拿50%的补助,贷款还能贴息90%,政策扶持真是看得见摸得着。 年轻台胞张哲祥也跟着来创业,从台湾引进新品种,一年能繁殖近万苗再返销回去,既赚了钱,又把两岸的农业技术串了起来。 台湾农业专家曾明宝说,以前两岸农残标准不一样,得一条条查,现在有了共通标准平台,智能比对就行,农产品通关快多了,这就是“应通尽通”的好处。 不光是做生意,台胞在福建过日子也越来越方便。现在台胞打开“闽政通”APP,就能办医保、社保,平潭那边台企注册能“全程网办”,个税补贴不用申请自动到账,这些细节最见真心。 三明的台青郑麒峻入职没多久,就顺顺利利办好了社保,厦门的台胞吴炳樟因为乡建项目评上了“双百人才”,资金政策都有支持,直接安了家。 2024年从福建口岸入境的台胞有92万人次,比前一年涨了53.3%,2025年1到9月更是送了14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小三通”航次也从每周210班加到252班,这就是“两岸一家亲”最生动的样子,谁不想来往更方便呢? 基础设施连着的更是人心,厦金大桥厦门侧正在稳步建设,福马通道前期工作也在加快,以后两岸往来只会更快捷。 更贴心的是,厦金通气工程已经能投产了,给金门供水累计都4350万吨了,水和气都是过日子的根本,这就是把两岸同胞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共饮一江水”的亲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两岸经济能拧得这么紧?其实道理很简单,大陆有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台湾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合在一起才能强强联手。 现在福建在机械制造、服务业等31个领域搞了39项标准共通试点,公布了308项共通标准,就是让两岸的产业规则对齐,一起开拓国际市场。 台企在大陆上市的都有65家了,越来越多台商扎根下来,这就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两岸融合才是发展的正道,搞分裂只会断了自己的路。 福州正在建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福马“同城生活圈”越来越近;厦门的台胞服务站能帮着办居住证、手机号,急难时刻还能搭把手;集美区的城内村,台湾的赖淑珍带着两岸青年改造古厝,搞文创产品,把三百年的老村子变活了,这都是两岸同胞一起建设家园的样子。 说到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藏在每一笔生意里、每一次往来中、每一个台胞的笑容里。 福建这2.5万多个台资项目、330亿美元投资,还有那些越来越方便的政策、越来越近的距离,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两岸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那股拧在一起的绳子,只会越拉越结实,谁也拆不开。 所有中国人都盼着台湾早日回家,这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亲情,是经济融合带来的必然结果。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往来越来越顺,人心越来越近,台湾省离家越来越近,这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的大势,咱们早晚能看到两岸同胞团圆的那一天!

0 阅读:6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