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献计,提出整治荷兰的妙招 有人提议断供稀土搞垮ASML,再挖核心人才的思路,听着的确是个好主意。 但是,我认为,这招虽解气,却没戳中要害:我们不仅断供ASML的稀土,谁给ASML提供核心部件,我们也要断谁的稀土。 尽管稀土管制是张好牌,但不是唯一的牌,真要突破困局,要做的就是快速补短板,依靠本土产业链的步步为营。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做的。 就算真把ASML逼到绝境,“挖人才”这条路成本也很大。ASML的核心员工签的竞业协议明确规定离职后一年不准碰竞品,违约一天罚2300-2800欧元。 我们目前不缺人才,我们有光刻机人才,设备安装调试人才人才也有,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光刻机的核心部件,比如德国蔡司的镜头、美国的光源、日本的精密仪器等等。因为光刻机是10万多个零件的全球拼盘,ASML自己都不产核心部件。 我们挖来的人才就算带着图纸,也搞不定“谁造零件、怎么调试”的全链条问题,就像顶级厨师没了独家食材,照样做不出招牌菜。 真正的关键,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补短板”速度。我们现在的基本盘: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经进入量产验证,早就全世界供货了。14纳米已经量产,7纳米也能靠DUV多重曝光做出来,对于电脑、工业设备这些大宗需求,完全够用。 至于最缺的核心部件,咱们不断在突破:茂莱光学的28纳米DUV物镜国产替代率已经到60%,南大光电的28纳米光刻胶良率超90%,北大团队还刚破解了光刻胶的微观结构难题。 说到底,稀土管制是张好牌,但不是唯一的牌。它能敲山震虎,让ASML和它的供应商们紧张起来,但真要突破困局,还得靠本土产业链的步步为营。芯片的尽头不过一纳米,我们28纳米稳了,14纳米成了,7纳米有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大家觉得我们下一个突破的核心部件会是镜头还是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