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预定,地平线HSD量产来了!
周末夜间两小时西湖边复杂道路+可变车道+暗光施工高架桥下小路=接管一次。
周末上午三小时杭州全场景路况+101 个红绿灯=接管一次。
这两组数据足以说明即将量产 HSD 的两款车星途 ET5 和深蓝 L06 表现出的硬核实力,辅助驾驶领域的爆款和排位或将再次改变,简单聊聊体验,后面出视频详细聊:
先说说不好的地方,这个大家最关心:
1.有回退,无论是星途还是深蓝都有变得更加保守了,这种回退和早前体验的 demo 相比大概是 10%-20% 左右,星途搭载的是 J6P 大概在 10% 左右,深蓝搭载的是双 J6M 大概多一些在 20%。
2.先说说星途,星途基本上还原了工程版大部分的体验,但 SR 变得更加简洁一些,没有了地平线原来那么细致的细节,比如地面纹路被简化成了道线上的黑斑,树叶渲染也没了,车辆提示音过于机械化,听起来呆板。整车开起来比工程版偏向缓和,纵向加速放缓,尤其在城区复杂路况下,跟车距离加大,其他没感觉有更多的差异。
3.再说说深蓝,这车的 SR 说实话无法置评,轨迹线时有时无,大屏无法分屏,看 SR 就看不了导航,看导航看不了 SR,然后车辆渲染效果一般,尤其是自车的动效明显粗糙,不知道是不是还没优化好。其实这个就蛮关键的,用户进店一看这个效果,你敢信这是个聪明的车?不过,智驾开起来体验还可以,深蓝上的纵向加速度略有激进,暗光情况下寻路会偶发错误。
4.再说说一些共同的,辅助驾驶状态下变道转向没有盲区影像,到达终点前缺少退出提醒,缺少里程小结和一些情绪价值的东西。目前,车位到车位还不可用。
好了,其实看上面的问题,我感觉可能是座舱和智驾这一块还需要更快协同,智驾跑快了,智舱有点跟不上。那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这个系统可以改变一些的地方:
1.超低延时,我最担心的延时回退没有发生!整个系统延时感极低,仅次于特斯拉或者说类似于特斯拉,就是当你看到前面公交车要靠站停车的时候,自车已经开始打灯向左偏移了。当你看到左边车辆加塞贴近同时,自车已经向右横向避让,很少遇见有“到底绕不绕”这种犹豫,这个对于新手其实十分关键,因为犹豫会让你紧张,再向后你就会接管,几次接管,就失去了辅助驾驶的意愿,而地平线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2.纵横一体控制,这里主要是开起来很顺滑,你可以理解他的轨迹是一次性输出的,比如类似“先减速让过右边车道前车,同时减速向右偏离骑在虚线上,最后加速切入目标车道切入”,而不是“先向右,再加速”这种分段式控制带来那种加塞挤不进去的卡顿感。尤其在小路,你会感觉到车辆在非常顺滑的 S 型微操。
3.低速蠕行,在右转,会车,机非混行的时候,HSD 会非常顺滑的进来进行速度在 1-2 之间的蠕行,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车完全停下来,可以更好的博弈和达成行驶目的。
4.博弈好评,在各种情况下的车辆博弈都非常灵活,会在博弈过程中不断更新轨迹,灵活性相当不错,我们甚至遇到了一个极限的工况,我们反复博弈后实际上已经有点错过路口,没想到 HSD 绕了一个复杂的线路之后竟然又回来了。
5.防御性驾驶,在路口或者视野遮蔽的地方,以及行人可能出现,会做明显地减速,很大程度提升安心感。
6.特殊车道,杭州的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全部 OK,而且直行等候区在星途上也能 OK,甚至 SR 上还可以显示出直行等候区需要直行的提示,非常非常的直观。据我所知,目前好像这个能力也是市场上唯二的体验。
整体来说,地平线 HSD 的量产能力应该是还原了工程车大部分核心体验,尤其是低延时,纵横一体控制和灵活性的特点均在,考虑到搭载的两款车的价位,感觉把顶级辅助驾驶的体验又进一步下放了。
两款车选型也很有意思,星途主打混动SUV,深蓝是双动力年轻化轿跑,盲猜覆盖 10-20 全部区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等一等看一看。
明天是智驾大赛,我想过几个月,的HSD和星途,深蓝应该会出现在榜单前列了。
地平线HSD量产上车地平线大算力智驾芯片征程6P量产上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