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2025年10月25日,中美第五轮谈判在吉隆坡开谈,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都来了,嘴上说想缓和关系,可当天又启动了新一轮调查,一边谈一边压,这种套路大家早都看惯了。 美国这一手软硬兼施的戏码演了不止一回。2018年贸易战开打时他们就这个路子,谈判桌上笑眯眯,转身就甩出关税大棒。七年过去,剧本连台词都懒得换。 数据不会骗人。过去五年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高达78起,创下历史纪录。这些调查八成以上最终被裁定不成立,但中国企业光应付官司就砸进去数百亿美元。 谈判桌对面坐着两位“老熟人”。财长耶伦嘴上总挂着“负责任竞争”,贸易代表戴琪则坚持所谓“以实力促合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得天衣无缝。 看看他们手里的牌:芯片禁令还没解封,新能源调查又来了。半导体行业被卡脖子三年,我国企业反而研发出第三代碳基芯片。压力成了最好的催化剂。 东南亚国家这次都盯着谈判结果。马来西亚前总理安瓦尔特意把会场设在吉隆坡,就是想让地区国家看清谁在真正推动共赢。美国那边呢?谈着合作却把航母开到了南海。 我国商务部回应得很妙:“春天种下对抗的种子,秋天收不到合作的果实。”这话不是说给华盛顿听的,是说给全世界听的。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二天就宣布访华行程。 其实美国企业比政府着急。特斯拉上海工厂刚拿到百亿贷款扩产,苹果供应链七成在中国。华尔街大佬们私下都在骂政客愚蠢,可惜选票听不见钞票的叹息。 这种又谈又打的套路早该进博物馆了。我国南宋时期就有“议和与战事并举”的典故,结果怎么样?历史的尘埃里堆满了自以为聪明的算计。 现在最关键的是保持战略清醒。就像下围棋,不在乎被提掉几子,要的是终盘胜势。芯片突围了,大飞机上天了,每项突破都是对美国围堵最响亮的回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