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年,建州女真的营地里,十几岁的穆库什紧紧裹住身上的貂皮大氅,呼出的气息在寒风中化成白雾。父亲努尔哈赤手中的马鞭,直指乌拉河对岸的雪地。[大侦探皮卡丘] 1608年冬天,十几岁的穆库什离开了赫图阿拉,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这次远行的目的地是乌拉部,等待她的是一场政治婚姻。 新郎是乌拉部首领布占泰,这场婚姻被视为建州与乌拉和解的信号。 当时的女真各部正处于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曾经联手对抗建州,但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 建州军在乌碣岩击败乌拉部,接着又攻占了宜罕山城。布占泰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建州求和。 穆库什的婚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促成的,对努尔哈赤来说,这是稳住乌拉部、避免多线作战的策略。 对布占泰而言,这是争取喘息时间、保住部落的权宜之计。两个男人心里都清楚,这场婚姻能维持多久,取决于各自的实力消长。 婚后不到两年,建州与乌拉的关系再次恶化。 叶赫部向建州求援,布占泰却选择站在叶赫的对立面,努尔哈赤多次派人责问,布占泰的回应越来越敷衍。 穆库什夹在父亲和丈夫之间,处境尴尬,但她个人的感受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毫无分量。 努尔哈赤正式向乌拉部开战,建州军势如破竹,布占泰连战连败。 乌拉部主要城池相继失守,布占泰带着残部逃往叶赫。这个曾经强大的部落,在短短几年间就土崩瓦解。 乌拉城破时,穆库什被接回建州,她在乌拉生活了五年,但这段婚姻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实质性的身份认同。 回到娘家后,她的命运再次被家族安排,努尔哈赤将她嫁给了开国功臣额亦都,这位将领比她大三十多岁,已经有多位妻妾。 额亦都是努尔哈赤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从起兵之初就追随左右,战功赫赫。 这次婚姻明显是对功臣的赏赐和笼络,穆库什从部落首领的妻子变成将领的侧室,身份地位的落差显而易见,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安排。 穆库什嫁给额亦都后生活相对安稳,额亦都在后金政权中地位稳固,家族势力庞大。 额亦都去世后,穆库什守寡度过余生,她的人生完整见证了建州女真从部落联盟到建立政权的关键阶段。 政治联姻确实在短期内起到了缓和矛盾的作用,但当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婚姻纽带根本无法阻止战争。 乌拉部的命运早在布占泰无力抵抗建州扩张时就已注定,穆库什的婚姻只是延缓了这个结局的到来。 如果把视角放在穆库什这样的个体身上,会看到历史进程中被牺牲和被忽视的另一面。 她们的命运映射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逻辑,权力高于一切,个人意志微不足道。 网友评论: “说白了,穆库什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质”啊。努尔哈赤把她嫁过去,就是告诉布占泰“你给我老实点”。布占泰欺负她,就是打努尔哈赤的脸,这仗非打不可。什么为女儿报仇,分明是找个动手的借口。” “最可怜的是穆库什吧!十四岁远嫁,在乌拉部努力学他们的语言,想过好日子。结果丈夫说翻脸就翻脸,最后还成了“奖品”。她这一生,有谁真正问过她想要什么吗?” “这种政治联姻在古代太普遍了,额亦都比她大三十多岁,嫁过去更像是论功行赏。” “好在额亦都对她不错,那几年可能是她人生中唯一安稳的时光了,但想想也挺可悲的。” “所以别总羡慕古代的公主,她们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穆库什这一生,就是被她爹和丈夫们当成工具用。还是生在现在好,至少我们能决定自己的幸福。” “从结果看,努尔哈赤是赢家,统一了女真。但这个过程,牺牲了多少个“穆库什”?历史书只记得住胜利者的雄才大略,却记不住这些小人物的血泪。” 你觉得在那种环境下,一个像她这样的贵族女性,有没有可能获得稍微好一点的结局? 或者说,她的人生是否从出生起就注定是悲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信源: 《清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