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到厥阴,一失眠病例成功的思路转换
35岁男性,入睡困难、寐浅易醒、头痛1月,西医予扎来普隆片2粒,每晚一次,服后每晚可睡5小时,但睡的不沉,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患者大块头,膀大腰圆,五大三粗,脉弦滑有力,舌质偏红,苔黄腻,恶热多汗,心烦气躁,多思多虑,四诊合参,很容易判断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的常见失眠病机,予常用方,满以为是送分题!
7付吃完,患者说变化不大,尴了个尬!再细问病情,患者药后腹泻,有时心慌,容易疲劳,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尿频尿急,黄腻舌苔已去,舌质嫩滑,齿痕,脉弦滑之象亦减,是肝火痰热之象渐去而虚寒之兆显露。遂予半夏泻心汤、桂枝甘草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潜阳封髓丹,再加参芪。这就是从少阳往厥阴转了,少阳胆火内郁,可以上勾心火,下耗肾水,炼液为痰阻滞中焦,以火热为主;厥阴也是寒热错杂,但虚寒明显,比如半夏泻心汤、柴桂姜、乌梅丸,都可以看作是厥阴方。患者7付服完,睡眠显著改善。
我发现临床应该着重观察三个点:一是胃口,一是大便,一是舌边齿痕,如果一个患者不想吃,没胃口,经常腹泻,舌体胖、滑、嫩、齿痕,则必有脾肾亏虚,无论他表现出什么样的“火”象,治疗时都需要配合温补药,否则疗效不佳!温补药用过量会导致上火,比如头痛头昏,面红耳赤,耳鸣,便秘,口干口苦,咽痛黏痰,这都可以清掉的,不必害怕,患者整体的精神状态一定是好起来的!我以前容易腹泻,经常心慌,7月份吃了一个月定坤丹,很小剂量的吃,这俩症状明显缓解了,虽然有上火,但是喝喝鲜竹沥、夏桑菊也就好了,总体来说,利明显大于弊!
我7年前初读彭老的著作,书首有他写的一篇毛笔书法,摘自《大唐三藏圣教序》:“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当时我还不甚理解彭老为什么手书这篇文章,我今年届不惑,忽然悟到,我们中医人不就是终生要和“阴阳”打交道吗?阴阳能被识别,因为它有“象”可以体察;阴阳难以穷尽,因为它无形,如果潜藏起来,智者也会迷惑!我们读书、临证、求索,就是要观象、辨形,明晰阴阳[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