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委员黎子渝:历史不是谁上台就能改的,文化不是想断就能断的。   10月

波览历史 2025-10-25 13:55:10

国民党中央委员黎子渝:历史不是谁上台就能改的,文化不是想断就能断的。   10月25日是大陆以法律形式设立的“台湾光复纪念日”。然而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却公然宣称“台湾没有光复节”,将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歪曲为“由麦克阿瑟命令接收”。   于是才有了郑丽文爱将黎子渝这一有力的回应:“台湾光复是历史事实,亦是文化记忆的核心,历史不是政治筹码,更是我们民族的记忆防火墙,如果一个政党,连抗战、光复都要否定,那这样的政权只剩下一件事——编故事、骗未来”。   从陈水扁执政时取消光复节法定假日,到赖清德用“终战”替代“抗战胜利”,再到如今的公然否认,绿营一直在试图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   他们在教育领域推行“台独课纲”,删减中华经典,压缩中国历史篇幅;在文化领域给殖民遗迹改名,美化日本殖民者的“贡献”,将殖民压迫包装成“文明开化”的恩赐。   但历史真相从不是政客嘴皮能篡改的。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这一原则,同年日本签署的《投降条款》更是白纸黑字承诺履行相关义务。   这三道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构成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完整法理链条,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台湾光复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美国国务院也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些都让民进党的谎言不攻自破。   黎子渝的家族记忆更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她的爷爷从辽宁撤离至台湾,奶奶则留在大陆,这种两岸分离的经历让她从小就懂得血脉联结的深刻含义。   小学时老师让查家谱、寻祖籍的经历,让她坚定了“我们是中华文化延续”的认知。   这种个体记忆与民族记忆的共振,正是民进党最害怕的东西,他们可以修改课纲、取消假期,却抹不去刻在两岸同胞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今年,在国民党推动下,台湾光复节重新成为“法定假日”,全台恢复放假一天。   而大陆这边,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两岸在纪念历史这件事上的呼应,恰恰印证了黎子渝的判断:文化根脉无法割裂。   国台办在25日举办的招待会上,台湾各界嘉宾与大陆代表共同出席,会后还参观了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这些场景都在诉说着两岸同属一个民族的事实。   民进党试图用政治力量切断文化纽带的努力,早已在民意面前败下阵来。   民调显示,32.8%的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72.8%的民众认同中华民族身份。即使是20-30岁的年轻群体,也有62%认为“光复是两岸共同的荣耀”。   大陆推出的“光复者联盟”线上互动活动,吸引了超过50万两岸青年参与,他们用数字技术“拼接”历史地图的行为,正是对文化根脉的主动守护。   值得深思的是,民进党篡改历史的同时,也在损害台湾自身的发展。   他们勾连外部势力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导致台海局势紧张,还计划推出1.3万亿元新台币的特别军费预算,这些资源本可用于改善民生。   反观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果,2025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800亿美元,台胞来大陆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7%,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远比政客编造的“历史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曾指出,台湾社会需要扭转“去中国化”造成的认同危机,摆脱对美、日的“被殖民心态”。   黎子渝则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她不仅为历史发声,更在国民党内部呼吁改革,希望政党能摆脱保守心态,重新凝聚共识。   在她看来,恢复光复节放假不是怀旧,而是“复根”,这种“复根”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今天,无论是大陆钓鱼台国宾馆的纪念招待会,还是台北举办的光复节研讨会,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不会被磨灭,中华文化的根脉不会被切断。   黎子渝的话终究得到了印证,历史的洪流从不会因政客的阻挠而改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国民党中央委员黎子渝:历史不是谁上台就能改的,文化不是想断就能断的 2025-10-24 18:40·海峡导报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