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选副手这事儿,最近不少人在聊。挑了张荣恭和萧旭岑,一个50后一个70后,乍一看跨度挺大,细究履历却发现重合度不低——都是在相关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业务门儿清,这组合确实有点意思。 按说选副手,要么找风格互补的,要么找能冲能打的,但这次偏选了俩“老熟人”路数的。50后的张荣恭,深耕行业几十年,见过风浪,稳得住阵脚;70后的萧旭岑,正值年富力强,熟悉新玩法,俩人一老一少,既能把住方向,又能跟上节奏,这搭配像给机器装了双保险,老齿轮带新齿轮,转起来不容易卡壳。 有人说这是“抱团取暖”,但换个角度看,相似履历背后是同款“语言体系”。不用花时间磨合术语,不用费劲解释逻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啥,这种默契在做事时有多重要?就像俩老搭档组队打游戏,技能衔接无缝,打怪效率翻倍。 而且这种“跨代组合”挺讨巧。50后镇场子,压得住局面,遇着复杂情况能拿出“过来人”的经验;70后冲在前,懂新趋势,能把老办法调出新味道。一稳一进,刚好中和了激进与保守的风险,这心思确实够细。 说到底,选副手不就是为了把事儿办成?履历相似不代表思路僵化,反而说明他们在核心逻辑上拧得清,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现在的局面,最怕的不是想法不同,而是各吹各的调,白白内耗。这俩人搭伙,至少在“怎么干”的大方向上,少了很多扯皮的可能。 网友吵吵着说“没新意”,但职场上谁都明白,靠谱比花哨管用。真要办事儿,还得是这种知根知底、能合上拍子的组合,至少不会出现“你说东他做西”的尴尬。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后续,但就这选人思路,确实透着股“不整虚的,只求落地”的实在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