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鼓励大学生“回炉”读技校三年前全家摇头的他,如今在工地月

枫叶漫天 2025-10-25 09:13:50

近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鼓励大学生“回炉”读技校三年前全家摇头的他,如今在工地月入一万八:我们的“体面”输给了现实 电话那头,母亲随口提起的消息,让小李沉默了许久。母亲说,小舅家那个读技校的表弟,如今在工地开塔吊,一个月能挣一万八。小李下意识地算了算自己五千块的工资,突然觉得脸上发烫。 三年前,表弟选择读技校时,全家人都摇头叹息。母亲当时还忧心忡忡地说:“这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如今,表弟在工地开塔吊,小李在写字楼敲键盘;表弟月入过万,小李月薪五千。这场关于人生选择的比较,答案已经再清楚不过。 这个真实的对比,恰好呼应了近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鼓励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建议。这话听着刺耳,却戳中了许多人不敢直视的现实。 一笔让人心凉的教育账 供养一个大学生要投入多少?四年学费加生活费,少说十来万。这还不包括为了高考投入的补习费、资料费,以及父母付出的心血。 毕业后的回报呢?今年一千多万毕业生涌向市场,普通本科生起薪普遍在四千左右。小李的同学考上公务员,实习期2800,转正后三千多。照这个速度,要把大学四年的花费挣回来,需要多少年? 再看技校这条路:三年学费不高,还有补贴。一毕业就能上岗,从学徒一天三百,到熟练工一天五百。焊工、电工老师傅,日薪八百都不稀奇。只要肯干,月入过万真的不难。 “大学生”光环正在褪色 曾经,“考上大学”就是出人头地的代名词。如今在就业市场上,这张花了十几万换来的文凭,正在快速贬值。 反倒是小李表弟这样的技工,成了企业的香饽饽。他们项目经理直言:“现在找个好焊工,比招个研究生还难。”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工资往往是办公室白领的两三倍。 被传统观念绑架的人生 “不上大学就没出息”,这句流传已久的话,不知误导了多少人。明明不是读书的料,却偏要被推上大学的独木桥。结果四年过去,除了一纸文凭,什么实用的技能都没学到。 小李的表弟说,在技校学的每个技能都能用得上。电焊、设备操作,都是实打实的本事。不像很多大学课程,学的理论在工作中能用到的不到十分之一。 是时候清醒了 这不是全盘否定大学的价值,但对很多人来说,这条路真的不适合。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何必硬逼着他去挤那条越来越窄的独木桥? 看看眼下的人才市场: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高薪招不到技工。这种强烈的错位,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小李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认真考虑技校这条路。总觉得坐办公室比在工地体面,现在才明白,能靠自己的本事挣钱,才是真正的体面。 表弟去年在县城买了房,首付是自己攒的。小李却还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到底谁活得更体面,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如果能重新选择,小李一定不会为了那个虚名,浪费四年光阴,花光父母积蓄。掌握一门真本事,比什么都强。在这个务实的社会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分享今日的感悟

0 阅读:34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