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公开宣布 2025年10月24日,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公开表示,预计未来的通胀报告会进一步下降,这给一直备受物价上涨困扰的老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 这话听着暖心,可美国老百姓的钱包压根没松快。同日公布的9月CPI同比3%,10月一年期通胀预期仍钉在4.6%,跟上个月没半点差别 。 哈塞特说数据“非常出色”,但汽油价格9月单月涨了4.1%,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开车通勤族加满一箱油,比年初得多花15美元左右。 最压人的还是房子。2021年含税险的房贷中位数1682美元,2025年已升至2660美元,每月多掏近千块,这还没算房产税涨幅 。 住房占CPI权重三分之一,9月虽只涨0.2%,但同比仍3.6%。租客续约房租还在涨,新签租约降价得等半年才能享受到 。 普通家庭账本最实在。2021年养全家月花5888美元,2025年涨到7368美元,一年多掏1.8万,工资根本追不上。 盖洛普9月民调更扎心:61%美国人因高物价面临财务困难,15%陷入“严重困难”,低收入群体受冲击最大。 哈塞特敢放话,赌的是美联储降息。市场预期下周大概率降25基点,利率将到4%-4.25%,可这真能拉低物价吗? 。 更讽刺的是核心通胀。剔除食品能源后仍3%,比美联储2%的目标高不少,刚需支出压根没降,所谓“下降”只是噱头 。 更麻烦的是,白宫已放话下月可能停发通胀数据,理由是政府停摆,难免让人猜是数据要兜不住了。 临近选举喊“通胀下降”,更像给民众画饼。老百姓要的是菜价油价真降,不是“预期下降”的空话 。 通胀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哈塞特的“希望”听着好听,可美国家庭的压力哪是一句话能减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