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了!”我们被一个问题反复折磨:普通人办张手机卡、买张火车票,哪个环节不是本人、身份证、人脸识别轮番上阵?可为什么那些搞电信诈骗的虚拟号,却能像幽灵一样逍遥法外? 这背后并不是因为实名制不存在,恰恰相反,是实名制被扭曲成了一件完美的“隐身衣”。犯罪团伙早就不搞纯匿名的老套路了,他们寄生在真实的身份信息体系里,用别人的名字为自己开路。 他们用“App充场”之类的假兼职当诱饵,轻而易举就骗走了一批真人的身份信息。更有甚者,直接花钱去收买老人、学生的身份,业内管这叫“人头户”,再用这些合法身份去批量注册虚拟号码。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技术已经被玩到了新高度。AI合成的人脸能轻松骗过机器审核,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个查无此人的“幽灵用户”。 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局面:在运营商后台,这个号码是“合规实名”的。可警察顺着线索找过去,门口站着的却是一个毫不知情的普通人。就像上海那位市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名下竟挂着28个用来作案的虚拟号。 真正的黑手,就藏在这层被盗用的合法身份后面,安全得很。本该是公民护盾的实名制,就这么成了骗子的盾牌。 想管住这些号码,简直就像走进了一个彻底失控的战场。在这里,技术、市场和监管三方全面失灵,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骗子的技术迭代快得吓人。他们用VOIP技术把信号转成网络数据,直接绕开运营商的监控。他们信奉“打完就跑”,一个号码暴露前就立刻注销,线索瞬间就断了。 更高级的玩法,是租用境外服务器来生成国内号码,源头在国外,等你启动繁琐的跨国协查,几个月都过去了,黄花菜都凉了。 而国内市场呢?上百家虚拟运营商,本身就让监管力量被严重稀释。更何况,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公司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违规被抓的罚款,跟他们赚到的钱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这点违法成本,人家根本不在乎。 甚至连内部都可能出问题。就有通信公司的员工偷偷开“后门”,让那些还没实名的空号也能接收验证码,短短几个月就帮人注册了上百万个账号,其中几十个被直接用于诈骗。 这种系统性的失灵,最终的代价,都压在了我们每个普通人身上。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规则,却要时刻提防那些躲在虚假身份后的暗箭。那种无力感,那种被背叛的感觉,真实而刺痛。 想要走出这个困局,光靠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是远远不够的。这必须是一场彻底的制度修复。 首先,天平必须拉平。虚拟号的注册,就应该和实体卡一个标准,本人到场、刷身份证、人脸识别,一个都不能少。对那些不守规矩的运营商,要罚到他们肉痛,让他们不敢再犯。 其次,得赶紧建立起真正的技术“防火墙”。国内国外的数据壁垒必须打通,让那些想利用跨境优势的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说到底,当14亿人都在追问一个“合理解释”时,这本身就是一股推动变革的力量。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句抱歉,而是一套能让我们安心的行动。因为这不仅关乎财产,更关乎我们在这个数字时代最基本的安全感与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