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 10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已下降,预计下个月CPI数据将开始回落,再下个月将更加明显。并表示,认为房价数据是一个滞后指标。 这话听着挺专业,其实跟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贝森特说的这CPI,说白了就是衡量日常买东西涨价快慢的数,像加油、买菜、交房租、买衣服这些开销,都会算到里面。之前8月份美国的CPI还在涨,年通胀率到了2.9%,比7月份还高,主要就是汽油、食品这些跟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在涨价,老百姓钱包确实有点受不住。 那能源价格下降为啥能让CPI回落呢?这里面门道可不少。能源可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不光加油直接花钱,就连超市里的菜、商场里的衣服,从产地运到货架,都得靠汽油、柴油,能源一涨价,这些商品的运输成本跟着涨,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管是美国能源信息署还是摩根大通这些机构,都预测油价会跌,布伦特原油今年均价可能降到66美元一桶,明年说不定还能更低。汽油价格也跟着降,预计明年美国汽油均价能比今年便宜11美分一加仑,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省钱。能源这部分成本降了,下个月CPI的数自然就容易往下走,再过一个月,这种下降的效果会更清楚。 再说说“房价是滞后指标”这话,听着有点绕,其实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滞后指标好比烧开水,你把火关了,水壶里的水不会马上凉下来,还得热一会儿。房价也是这样,它反应经济变化总是慢半拍。 就拿之前美联储加息来说,2022年到2023年连续加了11次息,利率一下子涨上去,大家买房的成本变高,肯定会少有人买,但房价不会立马就跌,得等之前签的买房合同慢慢消化,卖房子的人也得观望一阵子才肯降价,所以现在看到的房价数据,其实反映的是几个月前的市场情况,不是当下的真实热度。 贝森特特意说这些,可不是随便聊聊天,背后藏着不少深意。最直接的就是给老百姓和市场吃颗定心丸。前阵子美国经济挺纠结,一边是通胀涨,吃饭加油都贵,另一边就业又有点降温,大家心里都慌慌的。现在说CPI要降,就是告诉大家“生活成本涨得要慢下来了,日子能松口气”,这样老百姓才敢放心花钱,企业也敢接着投资。 这话也是说给美联储听的。美联储的主要活儿就是稳通胀和保就业,之前为了压通胀,一路加息加到高位,后来才慢慢开始降息,今年已经降了好几次了。但现在还有人担心通胀会反弹,甚至有机构说要是新关税落地,通胀可能再涨上去。贝森特说能源带动CPI回落,其实是在传递信号:“通胀压力在变小,不用急着再把利率调回去,降息的节奏可以稳一稳”。 提到房价滞后,更是帮大家理清思路。现在不少人看房价数据还挺高,就担心通胀降不下来,甚至觉得经济还过热。贝森特特意点出来“这数不准,反应慢”,就是怕大家被过时的数据误导,以为经济形势还很紧张,其实真实的通胀压力已经在减轻了。毕竟现在美国的房价上涨,更多是之前市场的“余温”,不是当下需求真的那么旺。 还有个关键点,这话得结合当前的经济大环境看。之前美国通胀最高的时候涨到过9.1%,创下几十年的新高,大家被涨价吓怕了。虽然现在降到3%左右,但离美联储2%的目标还有距离,市场上总有人慌神,担心通胀“卷土重来”。贝森特用能源价格这个实实在在的下降趋势做依据,预测CPI回落,就是想用明确的信号稳住预期,毕竟大家的信心比啥都重要——要是都觉得会涨价,商家就敢涨价,老百姓就会抢着买,通胀真的会被越推越高。 当然,这也不是说CPI回落就一点悬念没有。有专家就说了,要是新的关税政策真的实施,进口商品贵了,还是可能把通胀拉上去。但至少从能源这个大头来看,降价的趋势是明摆着的,这也是贝森特敢打包票的底气。 这么一梳理就清楚了,贝森特的话表面是解读数据,实际是稳信心、给政策指路。既让老百姓知道日子要松快了,又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还帮大家看懂了房价数据的“猫腻”。这些经济术语背后,其实全是跟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考量,毕竟不管是CPI还是房价,最终都连着人民的柴米油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