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号,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都要搬到美国!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20号,在一场看似平静的国际访谈中,萧美琴笑着说出那句让整个台湾心头一震的话:台湾不仅要把台积电搬到美国,还要把整个芯片生态系统都搬过去! 她的语气笃定,仿佛在宣告一场伟大的合作,但这番话传回岛内,炸开的却不是掌声,而是满天的质疑。 有人形容,那一刻像是亲眼看着自己家的金饭碗被人小心翼翼地端走,还笑着说这是“共同繁荣”。 要知道,台积电可不是普通企业,它是台湾经济的压舱石,是无数家庭的依靠,是让台湾在全球科技地图上闪光的那盏灯。 全球九成以上的高端芯片从台湾出厂,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几十年心血堆出来的现实。 而如今台积电要远渡重洋,在亚利桑那的沙漠里重建一套生态系统,这事儿美国人拍手叫好,台湾人却笑不出来。 有网友直言:“卖台湾卖得理所当然,还理直气壮,真的很可悲!” 美国的焦虑谁都看得懂,自家造芯片的能力掉队多年,从材料到设备环节都离不开亚洲,为了摆脱这种依赖,他们抛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撒下几千亿美元当诱饵,请台积电搬家。 可请只是说法,好听而已,换个角度看,这更像一场温柔的强迫:你不搬行不行?当然不行。 美国要的不是合作伙伴,而是产业链的控制权,让台积电在自己眼皮底下生产,既能确保供应,又能削弱台湾的王牌,算盘打得明明白白。 萧美琴的承诺听上去像政治上的顺势而为,可实际上,这顺得太彻底,她说这是为了强化台美合作,可岛内不少人却觉得这更像主动割肉。 有企业家私下算过账:一条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从上游材料、设计到下游封测,每一个环节都靠着台湾的地缘与人才优势维系。 搬去美国?那成本得翻好几倍,更别说台积电的员工,不少人根本不愿背井离乡,厂还没建好,心气就先散了。 可她似乎并不在意岛内的怒气,接受采访时,她谈到这项转移计划,脸上写满自信,好像这是一次时代性的胜利,只是胜利的掌声似乎都来自太平洋对岸。 与此同时,大陆也没闲着,10月22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询问关于台积电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掷地有声! 发言人朱凤莲直言:“民进党当局无底线媚美跪美,对美国的巧取豪夺一再妥协退让,先是台积电,然后是整个产业链,终将是割肉饲虎、欲壑难填!” 这场博弈看似关乎产业,其实是一场关于政治选择的豪赌,民进党政府口口声声喊台湾自主,可一转头,却把最核心的产业链打包送人。 有人讽刺说,这是嘴上独立,身体依附的典型,美国要的是控制,不是慈善,等有一天,美国实现芯片自给,台湾的战略价值还能剩多少? 也许到那时,萧美琴早已功成身退,但岛内数十万从业者得面对真空的产业和消失的饭碗。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