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出局!第5轮中美经贸谈判即将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和财政部长贝森特都已经飞往了马来西亚,提前为重磅洽谈做准备。但是,作为美国“财经三人组”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却不在美国代表团之列,外界纷纷认为卢特尼克要被特朗普“雪藏”甚至解雇。卢特尼克自己把自己作死,淡出舞台是必然。 卢特尼克的缺席绝非偶然。这位曾被称为“贸易鹰派旗手”的部长,在过去半年里三次单方面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发起制裁,连白宫幕僚长都在内部会议中直言“他的莽撞让人头疼”。谈判桌最忌讳的就是自乱阵阵脚。 看看数据就知道他捅了多大篓子。今年前四个月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同比暴跌42%,美光科技等企业股价累计下跌23%。商界领袖们私下抱怨:“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订单,更是中国市场二十年的信任。” 特朗普的用人哲学向来简单粗暴。当年蒂勒森在朝核问题上自作主张,直接被一条推特解职;博尔顿因伊朗政策分歧,收到“总统需要你立即辞职”的短信。这次卢特尼克连出差通知都没收到,结局早已写在墙上。 谈判艺术讲究张弛有度。格里尔和贝森特提前抵达吉隆坡,带着《华尔街日报》披露的“关税豁免清单”草案,明显在释放缓和信号。而卢特尼克去年在东盟峰会期间竟公开称“中国需要接受惩罚性关税”,这种破坏节奏的言行注定被淘汰。 北京的反应更显微妙。就在美方代表团启程当日,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恢复美国牛肉进口许可。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分明是给务实派递出的橄榄枝。外交圈流传着这样的观察:中国人更愿意与懂得“留余地”的对手打交道。 卢特尼克的悲剧在于误读了时代。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德国总理带着企业天团访华,法国总统签下百亿空客订单,唯独他还在挥舞冷战式大棒。就连美国商会最新报告都指出:对华脱钩将使美国损失3700亿美元直接投资。 这场人事地震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权力游戏。特朗普团队正在为可能的第二任期布局,需要既能扛住压力又懂收放自如的操盘手。毕竟2023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645亿美元,比总统就职时增长18%,疯狂打压只会反噬自身。 那位被排除在专机之外的部长,此刻或许正盯着电视里的代表团画面发呆。政治从来残酷,当你的存在成为谈判负资产,消失就是最好的贡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