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ZJ专家会议要点
【信达电子】ZJ专家小范围交流
1.国产AI芯片采购规划与订单情况
寒武纪采购框架协议:与寒武纪签订2026年框架协议,金额为270亿人民币,对应采购20万颗MLU690芯片,单颗价格为13.5万人民币。
海光采购框架协议:与海光签订2026年框架协议,金额为120亿人民币,对应采购20万颗BW100芯片(海光DCU3号产品)。
其他国产芯片采购:商汤计划采购5万多颗,木兮和昆仑各采购约500颗,华为升腾采购量未明确但价格较高(910C单卡约18万人民币),2025年实际采购量从原计划10万颗缩减至3万颗。
采购动因:由于英伟达A100、H100、H800等高端芯片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无法新下单,2025年8-9月紧急启动国产芯片加单,以保障2026年AI算力供应。
2.2026年AI芯片总需求与结构
总需求规模:2026年计划采购AI芯片总量按等效寒武纪590算力计算为不低于150万张。
需求结构拆分:
外采国产芯片:寒武纪贡献40万颗等效590算力,海光BW100(单卡算力强于寒武纪30%)贡献约26万颗等效590算力,其他厂商(木兮、昆仑等)贡献少量。
自研芯片:计划流片1.5万片12寸晶圆(三星6nm工艺),按60%良率计算可生产9万颗自研芯片,对应75万颗成品卡(已考虑良率)。
3.自研AI芯片进展与技术参数
性能参数:自研卡FP16稠密算力为328 TFLOPS,显存容量96GB,显存带宽2700GB/s,芯片互联能力对标寒武纪920C和690,优于590和920B。
流片与产能规划:
三星产线:为主力流片渠道,已加单至1.5万片12寸晶圆(原计划1万片,新增5000片并支付全款定金锁定产能),单晶圆价格1.1万美金,预计2026年年中(6-7月)开始流片。
中芯国际产线:作为备份方案(backup),仅规划开案(费用约7-8千万人民币),不进行量产,主要依赖14nm工艺(7nm暂不供应)。
成本优势:自研卡硬件成本约2500美金(不到2万人民币),远低于外采国产卡(最低约6万人民币)。
4.SerDes IP供应商变化与技术对比
一代自研卡SerDes IP:采用加拿大Alphawave的112Gbps SerDes IP,但仅签订1年license,因该公司被高通收购后存在断供风险。
二代自研卡SerDes IP替代方案:计划切换为国产主点半导体(新源微收购)的56Gbps SerDes IP,其性能与海光、华为同属国内第一梯队(寒武纪为37Gbps)。
合作模式与定价:与主点半导体签订协议,IP授权费为500万美金/年,版税为芯片单价的2%-3%(约400-500人民币/颗),预计75万颗自研卡对应IP授权增量约3.5亿人民币。
5.供应链合作与产能保障
三星流片渠道:通过新源微获取三星产能,新源微在行业内以“灰产能力”强著称,国内多数芯片设计公司通过其流片。
中芯国际备份产线: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在中芯国际开案(费用约7-8千万人民币),但仅作为技术储备不进行量产,需依赖灿星半导体协助调试后端设计(与中芯关系紧密)。
晶圆付款方式:三星流片原1万片支付20%定金,新增5000片支付全款锁定产能,单晶圆价格1.1万美金。
6.外采与自研芯片的定位与成本对比
应用定位:外采国产专用卡与自研卡均主要用于内部AI推理工作负载,包括豆包(to B/C)、语音交互、懂车帝、集梦等应用,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可替代部分DPU功能。
成本对比:自研卡硬件成本约2万人民币/颗,外采同等性能国产卡(如寒武纪690)成本约6万人民币/颗,自研卡成本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