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突然宣布了 2025年10月23日,有媒体说美国松了口,乌克兰可以用美国给的远程导弹打俄罗斯本土,目标包括布良斯克的化工厂,那里是俄军造武器的地方,可当天特朗普就在网上说这是假新闻,他强调美国没给乌克兰这种导弹,也没准他们打俄罗斯。 这场信息迷雾的核心,竟是一枚名为“风暴之影”的导弹。乌军总参谋部公开宣称,他们用英国提供的这种巡航导弹,精准打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一家生产炸药和火箭燃料的化工厂。这一动作被西方媒体捕捉,迅速演绎成“美国已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关键限制”的爆炸性新闻。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描绘得绘声绘色,声称审批权已从国防部长转移至欧洲司令部指挥官。报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断定这将增强乌军对俄境内目标的打击能力,仿佛特朗普政府已经悄然为乌克兰的远程打击开了绿灯。 特朗普的反应来得又快又猛。他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假新闻!”字里行间透着不耐烦:“无论那些导弹可能来自哪里,或者乌克兰用它们做了什么,美国都与之无关。”一句话划清了美国与这些导弹行动的界限。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亲口证实取消了美俄领导人近期会晤计划。他直言现在见面“无法达成目标”,感觉时机不对。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最大两家石油公司实施制裁。这一系列动作勾勒出特朗普对俄政策的复杂图景——一边拒绝提供“战斧”导弹,一边加大经济压力;一边取消“普特会”,一边又期待“未来某个时间”再会晤。 乌克兰一直渴望获得美国的“战斧”导弹,但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军不会把操作方法教给其他国家。他解释,操作这种高精度导弹需要至少六个月到一年的高强度训练。 这场“假新闻”风波背后,暴露了乌克兰战场的信息战已进入新阶段。匿名官员的放风与总统的公开否认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质疑,究竟谁在掌握美国对外政策的真实叙事? 大家觉得呢,评论区里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