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提炼稀土,就是把矿石磨碎了,加酸分离元素,算不上多玄乎的事儿。但中国用四十年堆起来的稀土产业链,早把技术、成本、市场的三重锁扣死了,他们再咬牙,也只能干叹气。 要说美国稀土的老底,芒廷帕斯矿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1949年找铀矿时意外发现的这地方,稀土品位能到8%甚至15%,比咱们国家平均不到5%的品位高出一大截,冷战那会简直是美国的“稀土提款机”,F-117隐形战机的涂层、民兵导弹的合金材料,全靠这儿供货,巅峰期占了全球70%的产量。可谁能想到,到2015年这矿说停就停了,不是没矿了,是自己玩不转加工。 那会儿中国早就在赣州搭起了分离工厂,靠徐光宪院士发明的萃取法,把十七种稀土元素提纯到99.999%,成本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美国企业一算账,把芒廷帕斯的矿石运到中国加工,每吨能省2万美元,比自己建厂房、招工人划算多了。就这么着,美国从曾经的稀土出口大国,硬生生变成了80%依赖中国的进口国。 后来2020年美国国防部不甘心,砸了3.5亿美元重启芒廷帕斯矿,结果折腾半天发现,还是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提纯。更讽刺的是,中国企业早把专利铺到美国本土了,美国精炼厂每用一项中国萃取技术,就得交15%的技术使用费,等于给咱们递“保护费”。 眼看在陆地上拼不过,美国科学家开始想歪招,搞出个“海藻提稀土”的主意,2025年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还吹得挺响,说用海藻从海水中提稀土效率多高,还能吸二氧化碳,听着特环保。可一算账就露馅了,每吨成本高达80美元,比中国陆地开采贵一倍。更搞笑的是,他们想把这技术落地,发现关键的萃取塔、离心机这些设备,全球80%的产能都在中国。 美国企业好不容易买到设备,中国供应商还得在合同里加条“禁止用于军事用途”,等于给他们的稀土产业上了道紧箍咒。就算这样,美国还硬撑,洛克希德·马丁为了给F-35造高温永磁电机,不得不用水藻提的镝元素,结果单架战机成本涨了200万美元;特斯拉也试了,造出来的电动车续航比中国产的低15%,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最后还得乖乖用中国稀土。 其实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稀土产业链被中国切成了三截,采矿在美国,分离在中国,深加工又回美国,等于两头被卡。中国在稀土分离领域的专利超过4.2万项,从萃取剂到分离工艺全给包圆了,美国企业想绕开专利,只能用效率更低的沉淀法,提纯纯度最多到99.9%,根本达不到军工要求。 为了摆脱依赖,美国国会还通过了《稀土磁体安全法案》,要求国防部优先买本土稀土产品。结果五角大楼一查傻眼了,2025年美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才1000吨,可军方每年得要3000吨,差的那2000吨还得从中国补。 更丢人的是,美国企业为了拿政府补贴,还敢虚报产能,比如MP Materials公司,号称年产5000吨镨钕氧化物,实际就2000吨,剩下的全是从中国进口的,这事儿被美国媒体扒出来,骂成“稀土版皇帝新衣”。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商务部出台新规,稀土出口得经过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认证,还加了“碳足迹追溯”条款,这一下就把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踢出了欧盟供应链,他们的分离工厂碳排放是中国的三倍,根本达标不了。美国企业想绕过认证,就得交每吨5000美元的关税,等于白送钱。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搞稀土自主,是陷进了“技术依赖→成本高企→市场流失→技术更依赖”的死循环里。中国四十年攒下的产业链优势,不是几百亿美元能砸出来的,更别说中国在稀土深加工领域的专利早就织成了“技术铁幕”,美国每往前一步都得交“过路费”。 说真的,要是美国还不明白“合作比对抗强”的道理,以后想从中国买稀土,恐怕连议价的资格都没了。毕竟现在全球新能源转型靠稀土,中国握着精炼能力,美国要是还硬撑,最后耽误的可是自己的车企、军工和老百姓的钱包,这账他们到底啥时候能算明白?
美国人急了,贸易代表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摊牌了。他说,我们中国,已经拿到了全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