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俄罗斯媒体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2025年8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平台上就刊发类似评论,直指中国在潜在冲突中可能面临多国联合施压。 俄罗斯媒体的这番议论并非随意放话。2025年8月,卫星通讯社等平台刊载分析,直指中国在潜在争端中易遭多国合力施压。先进武器如航母和导弹固然是硬底气,但在国际格局下,单纯靠装备难以抵御集体围堵。只有在关键关口下重拳出击,让对方付出沉重代价,方能化解困境,赢得喘息空间。这种视角虽带外来色彩,却与中国一贯的战略思路相合。 中国向来不愿主动生事,但绝不坐视家门被撬。回看1950年朝鲜战场,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时新中国立足未稳,军队刚从国内作战转场,武器多为缴获品,兵员装备远逊对手。可面对联合国军十六国联手推进,美军三十万主力压境,中国志愿军十九万余人毅然渡江应战。这场阻击不是好战,而是美机已炸到境内,鸭绿江边告急,不出手就失根基。 联合国军由美国主导,英国、加拿大等国派兵,韩国部队在其指挥,总兵力超五十万,美军占九成。指挥权牢牢在美国手中,联合国决议形同虚设。志愿军初入朝,面对装备精良的敌军,华川阻击战中,敌方坦克二百七十辆、火炮五百五十门,对阵志愿军二十军五十八师九千余人。许多连队缩编严重,一七三团仅剩五个步兵连,一七四团每个连两个排,机枪弹只剩一半,迫击炮弹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志愿军以少敌多,十三天激战歼敌七千四百,自身伤亡两千七百,硬生生挡住敌军北进,保住后方补给线。这仗打得凶险,却换来战略主动。 上甘岭战役更显惨烈。阵地不足四平方公里,敌军砸下炮弹一百九十万发,每平方米七十六枚,土层炸松两米深。志愿军十五军、十二军轮番上阵,伤亡一万一千五百,歼敌两万五千,将美军摊牌行动彻底瓦解。黄继光堵枪眼、孙占元炸碉堡,这些事迹虽简短,却浓缩了志愿军的拼劲。整个朝鲜战场,美军速胜梦碎,三年拉锯战死伤无数,军费如流水般耗尽。美国本视中国为软柿子,战后却不得不谈判,停战协议签署,周边局势趋稳。这尊重不是求来的,而是用实际损失逼出来的。 如今中国军力今非昔比。2025年国防预算一万七千八百亿元,虽不及美国八千九百五十亿美元的四分之一,但花得精明。伯克级驱逐舰造价二十五亿美元,055型仅十亿;歼二十单价六亿人民币,仅F三十五的三分之一。装备效能相当于美国三点六倍。海军福建舰配055型、052D型驱逐舰,鹰击二十一高超音速导弹射程一千五百公里,形成远洋打击网。火箭军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东风二十一D航母杀手,2025年新增上百枚。空军歼二十可控四十八架无人机,空警三千预警机探测两千公里。经济上,前三季度GDP超一百零一万亿元,第二产业三十六万亿元,工业产能雄厚,武器生产不成问题。 俄罗斯媒体强调,光有这些还不够。国际上,围堵风险犹存,美国拉盟友施压,亚太演习频仍,中俄海上联合二零二五就是回应。志愿军当年靠勇气和韧性打疼对手,现在中国底气更足,不只战场,还有经济和技术反制空间。真若被迫应战,能让对手多线吃亏,不限于伤亡。历史证明,软弱换不来太平,只有让对方记住教训,方得长治久安。中国不愿打,但有备无患,这才是大国风范。 这种战略逻辑接地气,却深藏内涵。 朝鲜战后,几十年无人敢轻易挑衅,不是嘴上威风,而是实打实代价。2025年中美博弈加剧,美国转向军事经济双压,中国则稳扎稳打,军改深化,联合作战能力跃升。俄媒提醒别掉以轻心,正好敲醒警钟。装备是基础,决心是关键,二者合一,才能在乱局中立稳脚跟。周边热点虽多,中国始终推对话,建机制,但底线不容触碰。这份从容,源于历史积淀和现实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