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朝鲜宣布了 10月23日,朝鲜导弹总局通过朝中社官宣,10月22日已顺利完成一项重要武器系统试验,两枚高超音速飞行体精准命中目标,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这是韩国总统李在明6月上任后朝鲜第一次射弹道导弹,间隔长达167天。韩国联参最初监测到的是多枚短程弹道导弹,朝中社却强调是高超音速飞行体,口径差异显示朝鲜想突出技术突破。下周APEC庆州峰会即将举行,大概率会谈朝核,朝鲜此时亮出新武器,明显是给峰会预热,提醒国际社会制裁并不能让它停步。 很显然这次试验既是一次技术测试,也是一次战略喊话,朝鲜的导弹技术没有因制裁而停滞,反而在型号,射程,突防能力上继续向前。同时,它把对话窗口的球踢给了对方,想谈可以,但得带着新的价码来。 有两个问题值得细想 第一,朝鲜真的掌握了高超音速滑翔技术吗? 第二,如果掌握,对地区导弹防御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韩国国防研究院曾评估,朝鲜今年阅兵展示的火星-11戊可能加装了滑翔弹头,但尚未进行全轨迹验证。而韩联参公布这次导弹飞行约350公里,最高点近百公里,弹道与传统抛物线相比确实更低更平。 虽然一次试验不能说明完全成功,但至少证明朝鲜在关键环节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这意味着未来面对韩美部署的“萨德”“标准-3”等拦截系统时,朝鲜导弹有更大概率穿透外层防御,对目标形成实质威胁。 从多方视角看,美国可能借机强化延伸威慑,加快在东北亚部署新型拦截器。韩国则会推动三边情报共享,把日本雷达数据也拉进来。中国则担心半岛军备竞赛升级,影响自身安全环境。各方都在盘算,下一步是回到谈判桌,还是继续加码对抗。 所以这次试射把朝鲜“以核换安全”的逻辑再次摆到世界面前,技术每前进一步,制裁门槛就被抬高一分,外交妥协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接下来,庆州峰会能否拿出新方案,还是继续老调重弹,将决定2025年半岛是降温还是继续升温。朝鲜的导弹已经升空,答案却还悬在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