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朝鲜宣布了 10月23日,朝鲜导弹总局通过朝中社官宣,10月22日已顺利完成一项重要武器系统试验,两枚高超音速飞行体精准命中目标,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不少人看到“高超音速”这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飞得快所以拦不住”,其实这是个挺大的误会。拦截导弹压根不是跟来袭导弹比谁跑得快,更像是提前算好路线“守株待兔”——计算机算出对方的飞行轨迹,再规划好拦截弹的路线,让两者在某个点撞上就行,就算拦截弹速度慢点也能成功。真正让这类武器难对付的,是另外两个本事:一是飞行时自带类似等离子隐身的效果,雷达很难抓得住;二是大多贴着低空飞,地面雷达看不见,高空雷达又容易被地面杂波干扰,连锁定都费劲。朝鲜这次试射的飞行体能精准命中目标,说明在这两项关键技术上确实有了实打实的突破。 但更值得琢磨的是,朝鲜为啥能在重重封锁下把这类尖端武器搞出来。要知道,高超音速武器可是当今军事技术的“天花板”之一,连美国都还没完全搞定,朝鲜却在短短四年多里公开了至少5款,型号数量甚至超过了美俄。这背后离不开长期的战略坚持,从上世纪60年代起,朝鲜就把发展尖端武器当成重中之重,即便经济困难也没松劲。苏联时期的技术支持打下了基础,后来又吸纳了前苏联专家,还曾得到巴基斯坦相关专家的指导,加上国内本身就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原料问题不用发愁。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让它在特定技术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国际社会的反应很快就分成了几派。美日韩几乎是立刻表态反对,美国说这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日本谴责其“损害地区稳定”,韩国则觉得朝鲜对武器性能的描述“太夸张”。但换个角度看,朝鲜的动作其实带着很强的针对性。这些年韩国一直在强化反导能力,不仅试射了自己的“萨德”系统,还加速搞天基侦察卫星;驻韩美军的军事部署也没停过。在这种压力下,朝鲜需要更有威慑力的武器来突破反导系统,高超音速导弹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它能在高速飞行中灵活变轨,现有反导系统很难招架。 不过这里也得泼点冷水,单靠武器试射撑起来的威慑力,其实是把双刃剑。朝鲜的经济基础本就薄弱,多年来把大量资源投入武器研发,民生领域难免受到影响。虽然每次试射都能换来国际关注和谈判筹码,但长期来看,这种“重军事轻民生”的发展模式很难持续。而且频繁的武器试验会加剧半岛的紧张氛围,美韩可能会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形成“你搞武器我增兵”的恶性循环,最后反而让地区安全环境更危险。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朝鲜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还存在一些未知数。虽然官方宣称“精准命中目标”,但外界对其实际作战中的制导精度、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还缺乏确切了解。韩国之前就质疑过朝鲜武器性能的真实性,这种信息不对称也让半岛局势更添变数。 说到底,朝鲜试射高超音速武器既是技术实力的展示,也是对地区安全格局的一次试探。它用事实试探了自己能在封锁中搞出尖端技术,但这种发展路径背后的代价和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朝鲜 朝鲜战力 朝鲜防空导弹 朝鲜航展 超音速导弹 朝鲜白皮书 高超音速导弹
大家有没有发现全世界除了中国和美国还在大大家有没有发现,全世界除了中国和美国还
【35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