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有这么一位大师,名字在普通人里不算响亮,可他教出来的学生全是震古烁今的人物。 一辈子没成家,把所有心思都扑在办学上,亲手把清华物理系从无到有建起来,后来咱们国家拿得出手的顶尖科学家,一大半都受过他的恩惠。 这人就是叶企孙,早年间在清华学堂读书时就迷上了科学,看到当时中国落后的样子,心里憋着股劲要搞明白现代科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去美国哈佛读书,跟着诺奖得主做研究,测出来的普朗克常数,国际上用了十几年都没人能超过。 搞高压磁学研究也是开创性的,那会儿西方学界都知道有个厉害的中国物理学家。 按说留在国外能享尽荣华,可他看完欧洲最顶尖的实验室,摸清了人家办学的门道,转身就回了国。 他心里清楚,中国缺的不是一两个科学家,是能批量培养人才的土壤。 1925年到清华任教,没几年就把物理系搭起来了,后来又当理学院院长,他选老师不看出身,只要有真本事,不管是吴有训还是周培源,都想方设法请到清华来。 他还自己编实验教材,逼着学生动手做实验,跟当年在欧洲看到的顶尖实验室学,连仪器都鼓励师生自己造。 国际上的物理学大师来中国,他一定想办法请到清华讲学,让学生们直接接触最前沿的知识。 他自己的薪水,一大半都拿来帮学生买资料、渡难关,钱学森当年考留学缺了点基础,他让钱学森住自己宿舍,亲自补了一年课才送出去。 那些年从清华物理系走出来的学生,后来出了几十位院士,咱们国家表彰的两弹一星元勋里,一多半都听过他的课,王淦昌几乎所有物理课都是他亲自教的。 这些学生后来搞原子弹、造卫星,撑起了中国的国防科技,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祖师爷”是叶企孙。 他一辈子没结婚,别人问起,只说教书就是他的家,学生就是他的亲人。 这种纯粹,在现在看来简直难以想象,没有职称压力,不搞项目经费,就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学生教好。 可他的灾难是从一个叫熊大缜的学生开始的,抗战爆发后,熊大缜要去冀中根据地搞军工,叶企孙全力支持,不仅动员了近百名平津学生跟着去,还自己秘密筹钱筹物资送往前线。 可没想到,熊大缜后来被当成特务抓了,还没等查清就被错杀了,这事成了埋在叶企孙身边的定时炸弹,几十年后还是炸了。 在有心之人的针对下,有人翻出熊大缜的旧案,把叶企孙抓了起来,可审了八次,什么证据都没查到,最后他被关了起来,即便一年多后放出来,还是被隔离着,不能跟外人接触。 杨振宁1971年回国就想见他,可当时他还在隔离,根本不允许外人探视。 直到1975年解除隔离,陈岱孙、钱伟长这些老友学生才终于能上门,那成了他晚年最温暖的日子。 直到1977年冬天他去世前的时候,身边没什么亲人,遗产就几件旧衣服和几箱书稿,昏迷的时候还在念叨着“回清华”。 后来有人统计,叶企孙一辈子直接或间接培养了七十多位院士,这样的教育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找不出第二个。 现在提起两弹一星,大家都知道邓稼先、钱学森,可很少有人记得背后还有个叶企孙。 他代表的那种纯粹的教育精神,不图名不图利,一门心思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任何时代都该被记住。 真正的大师从不需要靠头衔撑场面,他们做的事、教出的人,就是最硬的证明,即便被埋没多年,只要有人记得他们的故事,那种精神就永远不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