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泽连斯基凌晨宣布 10月23日宣布,乌克兰总统计划明年引进至少100架瑞典的鹰狮战机,并刚与瑞典首相签署了空中能力合作书面协议书。 这似乎意味着,在F-16之外,乌克兰似乎又获得了新一轮战斗机承诺。但这份意向书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咱们还得从乌克兰以往获得的那些战斗机承诺说起。 这事儿听起来确实很提气。100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真能到位,足以改变乌克兰的天空。而且“鹰狮”战机本身,也很有特点。 它不像F-16那样是重型战机,而是个灵活的“多面手”,成本更低,维护也更简单。最关键的是,它对起降条件要求不高,能在高速公路上起降。 这对于一个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频繁遭到打击的国家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神器。瑞典提出这个方案,显得非常务实,也确实考虑到了乌克兰的战场现实。 然而,兴奋之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看看历史。乌克兰人自己恐怕比我们更清楚,画饼充饥的故事,他们听得太多了。还记得F-16“战斗机联盟”吗? 那是在2023年,西方国家吵吵嚷嚷了半年,终于承诺给乌克兰F-16。当时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报道,说乌克兰的天空即将迎来“守护神”。可结果呢?从承诺到第一架F-16真正飞抵乌克兰,中间隔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最初抵达的数量,也只是个位数,离形成规模战斗力还差得远。 为什么会这么慢?因为战斗机不是玩具,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送来飞机只是第一步,你还得有会飞的飞行员。培养一名合格的F-16飞行员,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还是在学员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 然后,你还得有地勤人员,能修飞机、能挂弹、能加油。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培训体系。最后,你还得有配套的机库、雷达、指挥系统,得把这些飞机无缝地融入到现有的防空网络里。整个流程走下来,耗费巨大,时间漫长。 所以,当泽连斯基宣布和瑞典签署了“书面协议书”时,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个“协议书”到底是什么。它很可能不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合同,而更像是一份“谅解备忘录”或者“意向书”。 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表明瑞典和乌克兰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双方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这并不等于瑞典已经把100架飞机打包好了,随时准备发货。这中间的差距,可能比基辅到斯德哥尔摩的距离还远。 不过,这次的情况和F-16承诺时,确实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这份承诺的可信度,稍微增加了一点点。最大的不同,就是瑞典自己。 就在不久前,瑞典正式加入了北约,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中立国历史。作为一个新成员,瑞典急需向北约,特别是向美国,展示自己的价值和决心。 而大力支持乌克兰,就是最好的“投名状”。他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瞻前顾后,担心激怒俄罗斯,现在他们有了北约这个集体安全的后盾。 因此,瑞典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可能会比其他国家更加积极和果断。他们提供的“鹰狮”战机,不仅能帮助乌克兰,也能为瑞典自己的军工产业打广告,提升其在北约内的地位。这种双重动机,使得他们的承诺比单纯的口头声援要坚实一些。 但是,即便瑞典的决心再大,现实的障碍依然存在。100架“鹰狮”,这几乎相当于瑞典空军现役主力机型的一半了。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全拿出来,必然是一个分批交付的过程。 而且,培训乌克兰飞行员和地勤,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俄罗斯方面也绝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在运输途中、在培训基地、甚至在乌克兰的临时机场里,破坏这个计划。 所以,泽连斯基的这次宣布,更像是一次高明的舆论战和心理战。他需要向国内民众展示,西方的支持没有减弱;他需要向俄罗斯传递信号,乌克兰的空中力量会越来越强;他更需要向那些还在犹豫的西方盟友施压,看看,瑞典都这么大方了,你们还好意思藏着掖着吗? 这份来自瑞典的承诺,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里看到的一丝光亮,它确实存在,也给人带来了希望。但我们都清楚,从看到光亮,到真正走出隧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铺满了训练的汗水、外交的博弈和战火的考验。在第一架“鹰狮”真正在乌克兰的天空升起之前,任何的庆祝都为时过早。你觉得,这次的“鹰狮”承诺,会重蹈F-16的覆辙,还是能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变量呢? 信源:财联社
[微风]泽连斯基凌晨宣布 10月23日宣布,乌克兰总统计划明年引进至少100架瑞
士气沉沉
2025-10-23 13:58:09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