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直播带货引起了很多网友的非议,面对质疑他只是淡淡的回应:我也有团队需要吃饭

豪多 2025-10-23 12:31:53

高志凯直播带货引起了很多网友的非议,面对质疑他只是淡淡的回应:我也有团队需要吃饭。 要我说这无可非议,直播带货现如今都成了各大网红的归宿,他们对这个社会做出过什么贡献?一场直播几十万几百万的挣。与其支持他们,不如支持高志凯! 直播带货这阵风刮得人睁不开眼。前有明星扎堆入驻,后有企业家排队开播,现在连资深媒体人高志凯都举起了商品链接。网友的质疑声像雨点般砸来,可他的回应却简单得让人愣住——“团队要吃饭”。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无奈?或许我们该先看看这个时代给了普通人多少选择。 翻翻数据就知道,去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突破2.3万亿。这个数字烫得吓人,相当于全国零售总额的八分之一。当薇娅被罚13.41亿的新闻冲上热搜,人们才惊觉这个行业的利润厚得像块黄油蛋糕。可蛋糕分得不匀,头部主播日进斗金,小主播还在为流量苦苦挣扎。 记得去年有个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主播月收入不足五千。这让我想起菜市场凌晨四点的摊贩,他们同样在讨生活,只不过换了个场地。高志凯的坦率反而撕开了行业遮羞布——知识分子下海带货怎么了?总比那些打着情怀旗号却疯狂割韭菜的网红真实。 某位转型主播的作家说得在理:“当文字养不活理想,墨水瓶里就得掺进饭香。”文化人闯进直播圈就像秀才进了菜市场,开始总免不了手忙脚乱。但你看董宇辉的走红,恰恰证明观众渴望在叫卖声里听见不一样的声音。他的玉米能卖爆,不是因为折扣多大,而是让每个玉米都长出了诗歌的叶子。 当然不是要给所有带货行为镀金。某些网红确实把直播间变成了捞金池,9块9包邮的劣质商品配上浮夸表演,这种套路该被唾弃。但当我们批评时,是否也该把尺子量得公平些?为什么对明星带货宽容微笑,轮到文化人就要冷嘲热讽? 高志凯们的价值在于,他们试图在商业洪流里立住知识的桅杆。或许商品还是那些商品,但至少你能在讲解里听见历史脉络,感受文化沉淀。这比那些只会喊“买它买它”的机械复读,难道不更值得掌声? 说到底,我们反感的从来不是赚钱本身,而是某些人把观众当韭菜的傲慢。当直播行业陷入数据造假、虚假宣传的泥潭,或许正需要高志凯这样的“异类”来搅动死水。他们的存在至少证明:带货可以不只是嘶吼,还能带着思考的余温。高志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
豪多

豪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