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国家不必靠开火。 别看这话说得轻巧,但历史上真有不少国家,是自己慢慢把自己“耗”垮的,拿日本来说吧,这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哪个领导一拍脑门做错了什么,而是几十年累出来的结果。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还是全球经济“第二极”,人均GDP冲进世界前列,索尼随身听、丰田汽车、松下电视,全是抢手货,全球各地都在排队买,那时候日本人自信到什么程度?不少人真以为能赶超美国,把“技术立国”当口头禅,想着靠科技吃饭一辈子都不愁。 但到了2000年之后,风向开始变了,当全球开始进入数字化和新能源时代,日本却慢了半拍,比如,新能源车刚起步时,日本还抱着混动技术不肯松手,觉得自家的技术最成熟,没必要跟风搞纯电。 结果等到他们想追上去时,中国的比亚迪都已经打入欧洲了,连韩国现代也在搞氢能,丰田的纯电车型刚上市就遇冷,销量不温不火,再看半导体和AI,日本本土企业缺核心算法不说,研发人员平均年龄还高得吓人,想转型都没人肯干。 这还只是表面,更深的隐患在社会结构,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将近三成,不少老人还得继续工作,便利店、出租车、送货公司随处可见白发苍苍的员工,根本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是没退休金支撑日常生活。 反观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到离谱,每年出生人口不到80万,房子买不起,结婚负担重,生活压力让他们直接开启“低欲望”模式:不买房、不结婚、不消费,衣食住行全是能省就省,这种生活方式看着理性,实则把整个国家的内需拉垮了,企业没市场,创新没动力,国家就像被锁住了一样,动都动不了。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日本就这么“慢慢掉队”了?难道真的是时代的问题?你觉得除了老龄化和产业滞后,日本还有什么根源问题? 要我说,日本的衰退不是因为做错了一个决定,而是整个国家在“选择不变”中失去了变化的能力,很多企业高层年纪大、思想保守,对冒险天然排斥,宁可继续吃老本,也不敢投入新技术。 年轻人没被赋予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敢拼、不愿赌、不想改变,一边是保守体制锁住上层,一边是生存压力压垮底层,这种结构只会把社会活力一点点榨干,过去日本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低流动社会,如今变成阻碍经济重启的铁锁链。 关键是,这一切没硝烟、没炮火,也没人喊打喊杀,但影响比战争还彻底,一场战争可能摧毁城市,但不一定摧毁信心;可几十年的结构性下滑,会让一个国家从骨子里变得安于现状、不再争先。 更可怕的是,日本这种状况,正在被其他发达国家“复制粘贴”,只要不警觉,不改革,不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这种从内部塌陷的路,谁都可能走一遍。 国家不会一夜崩塌,它只会在一次次“无事发生”的岁月里慢慢老去,哪怕外表平静,内里早已空洞,真正可怕的,不是有人打你,而是你自己放弃了挣扎。 你觉得今天的日本,是不是我们每个国家都该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海外网——电动汽车时代,日本为何慢半拍
最近看一个国外学者的观点,一句话给我干沉默了。他说,搞了半天,中国和西方的根
【24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