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药含糖,治糖尿病效果反而特别好? 门诊有个患者问我,说我给他开的药里用了山楂等药材,他觉得山楂尝起来酸酸甜甜,明显含有糖分,就奇怪服药之后,怎么整个人状态却好转了? 这里要讲清楚一个关键:中药里的“糖”和血糖的“糖”,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是人体对葡萄糖这类单糖的代谢出了问题。 运动员比赛时补充葡萄糖,医院给虚弱患者补液也用葡萄糖,就是因为它是单糖,能快速吸收入血、升高血糖、补充能量。但中药里含的糖,是多糖类,结构复杂,人体不能直接吸收,需要经过分解转化,不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中医思维来看药物是否适合糖尿病人,重点不在于甜不甜。中医讲“甘味入脾”,适度的甘味本身就能补益脾胃。像黄芪、山楂这类药,吃起来有天然甘味,又可以益气健脾。而糖尿病的关键病机,最早正是从脾胃功能失调开始的——我强调很多次。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甘入脾”,那是不是吃糖就能补脾胃?为什么糖尿病人反而要戒糖?奶茶、蛋糕不也甜吗,它们和中药的“甘”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要明确:中医所说的“甘”,不等于我们现在理解的“甜味”!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才让大家别吃深加工食品啊,像奶茶、蛋糕这些现代产品中的精制糖,味道浓甜厚重,质地黏腻,阻碍脾胃运化,还能快速升血糖。 脾阳不足的人吃了,更是助湿生热。有些年轻的家长喂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什么,一饿就吃这些,吃完肚子胀鼓鼓,一天不吃主食都行,正是因为这类糖很阻碍脾胃。 反观中药所用的甘味药材,如山药、山楂等,性味多平和,与其他药物协同,起到调和的效果。它们不会像精制糖那样快速升血糖,还有补益中焦、调和脾胃的功效,正好切中糖尿病的病机。 如果还有人依旧担心“药是甜的会不会升血糖”,那我要提醒你:日常生活中,甜的食物很多,但含糖度大不相同。有些尝起来很甜,比如西瓜,其实大部分是水,含糖量并不高;而像龙眼,小小一颗,糖分却高度浓缩。 我常提醒糖尿病患者控制米饭摄入,正是因为米饭吃起来不甜,味道平淡,其中淀粉却会迅速转化为大量葡萄糖。不能以口感的甜度来判断一种食物或药物是否升糖快。 不能完全套用西药的逻辑来看中药。不能因为一个方子里有几味药带甜味,就断定它会因含糖而无效。中药讲究配伍,煎煮后的汤药往往五味杂陈——这也正是很多人怕喝中药的原因。但也正因成分复杂、作用多维,中药才能实现多靶点的整体调理。 你看来我这里治疗的患者,开了多少山楂、黄芪、山药这些出去了,能降下血糖来的,能缓解症状的还是一样缓解,和这些药物吃起来甜一点关系也没有。 一味药的性味,放在不同方剂中、搭配不同药材,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因此,不能仅凭“甜”来决断中药不能治糖尿病,而要看它是否切中病机,是否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降温了吃点补的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