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清楚了 太子集团陈志事件 媒体、监管、地方调研三大问题 太子集团陈志事件,本质是媒体、监管、地方调研三大问题导致的惨案。 谁能想到,那个曾被媒体捧为“商业楷模”的陈志,如今成了美国司法部通缉的要犯?这位太子集团创始人被指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欺诈帝国,涉及电信诈骗、洗钱和强迫劳动,美国一举没收了他127,271枚比特币,市值高达150亿美元。 这就是八年来被无数媒体赞美过的“发展典范”?回头看那些溢美之词,简直像一场荒诞剧。从2017到2025年,陈志和太子集团被包装成“社会责任标杆”,甚至吸引了红十字会走访、地方政府调研。 美国司法部指出,太子集团表面上经营房地产、金融和消费服务,暗地里却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跨国犯罪组织之一。陈志在柬埔寨运营着至少十个专门用于诈骗的园区,内部囚禁着被虚假工作承诺诱骗而来的劳工。 这些受害者被迫进行“杀猪盘”诈骗,通过所谓的“手机农场”——仅两个窝点就有1250部手机,操控约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他们有详细的教程,甚至提醒员工不要用“过于漂亮”的女性照片做头像,以显得更真实。 美英两国联手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打击行动,不仅起诉陈志,还制裁了与太子集团有关的146个目标。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包括3名台湾人和9家台湾公司。 更引人关注的是,警政署长张荣兴证实,陈志曾频繁出入台湾,次数超过十次。尽管他表示陈志自2022年后再未进入台湾,但这一事实仍引发了当地对金融安全和跨境犯罪渗透的担忧。 回头审视这场骗局,媒体的系统性失守令人痛心。它们放弃了质疑和监督的责任,转而成为企业的“吹鼓手”,为危险的庞氏骗局提供“合法性背书”。 当媒体变成“宣传部”,公众就失去了判断真相的坐标。一篇篇正面报道无形中成了骗子的“信用担保”,让普通人放松警惕。这种“造神”模式并不罕见,从P2P平台到传销公司,类似剧情不断重演。 柬埔寨政府的回应也耐人寻味,他们希望美英提出“充分证据”,并称太子集团在柬埔寨的营运“符合所有法律规定”。这种表态与美英的严厉制裁形成鲜明对比。 诈骗所得的巨额资金被陈志及其同伙通过复杂手法洗白,用于极其奢华的个人享受。他们购买私人飞机、名贵手表,陈志甚至还从纽约一家拍卖行购得一幅毕卡索的画作。 在英国,陈志拥有19处房产被冻结,包括一栋价值近1亿英镑的伦敦市中心办公楼。这些资产都是用“脏钱”购买的,英国外交大臣库柏直言,这些人“正在摧毁弱势群体的生活”。 案件曝光后,不仅美英采取行动,泰国司法部长也表示已成立特别工作组,调查太子集团在泰国境内的资金流动及关联网络。韩国政府也考虑对该集团实施金融制裁,五家韩国银行已冻结了太子集团超910亿韩元的资产。 太子集团陈志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媒体放弃质疑、监管形同虚设、调研流于形式,整个社会就变成了骗子的乐园。 媒体的笔,不应该是权力的附庸,也不该是资本的喇叭。它唯一该服务的,是事实,是公众,是良知。否则,下一次,我们还会被另一个“太子集团”骗得更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终于搞清楚了 太子集团陈志事件 媒体、监管、地方调研三大问题 太子集团陈志
静静香吖
2025-10-22 01:19:01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