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美国参议院即将授权特朗普,对中国加征500%关税。不仅加征关税,美财长还放话:“如果美国推迟稀土限制计划,美国可以考虑暂停对中国高关税的期限。”要说,之前贸易摩擦最凶的时候,税率也没这么夸张。可俄罗斯专家一句话戳穿了“就算加到 7000%,也只是场没用的政治表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的起因,其实离不开中国刚刚发布的一项新规。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将严格管控稀土出口:凡是含有0.1%以上中国稀土技术的国外产品出口,都必须经过中国批准。 这条规定,表面上看像是对外贸易的技术管控,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影响力被进一步强化。 换句话说,任何依赖中国稀土技术的产品,不论是高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必须绕不开中国的审批,这对整个全球产业链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震动。 而美国方面,面对这一新规,立刻打起了“关税牌”。美国财政部长在公开场合暗示,美国参议院可能授权特朗普加征中国500%的关税,同时留下了“余地”,称如果中国愿意推迟稀土出口限制计划,美国可以考虑延迟执行关税。 这种表态看似强硬,实则暗含妥协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美国希望通过威胁加税来迫使中国在稀土出口上让步。 可是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套逻辑本身就有些“纸上谈兵”。首先,美国本土的稀土产业链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举动。虽然美国加州确实有稀土矿,但真正把矿石提纯成高端稀土产品的技术,却严重依赖中国。 要想建立完整的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更不用说成本高得惊人,是中国同类产品的三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即便美国真的对中国加征500%的关税,他们自己也很难在短期内填补供应缺口,最终吃亏的,很可能还是本土企业和消费者。 不仅如此,美国的盟友们也没有真正站在美国这一边。以日本和荷兰为例,虽然在口头上坚定支持美国的立场,甚至在国际会议上表态“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但实际上,他们仍然秘密向中国采购稀土零件。 这种表里不一的操作,很容易让人看出,美国所谓的“国际联合战线”在稀土问题上并不牢固。中国的新规一出,这些盟友的半导体和汽车产业链都面临延迟和成本增加的压力,他们自然不愿意公开与中国对抗。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稀土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稀土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全球超过70%的稀土专利掌握在中国手中。 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技术和专利优势,不仅无法轻易被替代,而且在短期内,美国无论加多高的关税,都难以改变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换句话说,美国高关税最终只会把成本转嫁到自己企业和消费者身上,而不会真正对中国形成实质性打击。 从战略角度看,这一系列动作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非真正的经济操作。俄罗斯的一位专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就算关税加到7000%,也只是场没用的政治表演。” 他的话虽直白,却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今天,美国的任何单边措施都很难奏效。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半导体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领域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稀土技术。 美国自己无法替代稀土供应,却在用关税威胁中国,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宣传和内部选举考虑,而非真正的经济利益计算。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美国的焦虑也可以理解。长期以来,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领先地位,已经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心中的隐形压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不仅掌握了稀土开采、提纯、加工的技术,更积累了大量专利和标准制定权,这意味着全球高端制造业在关键原材料上,对中国有天然依赖。 一旦中国选择收紧出口或者设立审批门槛,美国的产业链就会立刻感受到“卡脖子”的风险。相比之下,中国出口企业几乎没有这种压力,因为全球市场几乎离不开中国稀土。 再回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动机。500%的关税听起来吓人,但从实际操作来看,短期内效果有限。美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完整供应链,成本高昂、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美国盟友不一定会配合,甚至可能在背后继续采购中国稀土; 中国掌握的技术和专利优势,让美国关税难以撼动其全球供应地位。换句话说,这种关税更多是象征性、威慑性,而非经济性制裁。 此外,中国的新规也显示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策略思路:既保障了国内产业链的安全,又通过出口管控增强了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影响力。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还在全球市场上建立了更为稳固的话语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一方面声称要“强硬”,一方面却在盟友之间遭遇执行难题,凸显了策略上的被动和短期性。
美国的想法是让中国脱钩慢一点,让美国的产业有重建的时间!但美国能卡中国的就立刻停
【11评论】【6点赞】